第90章 “阿奾,你以前,愛過我……

未到五日, 北境戰事起,盛京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無聲敲響。

惠妃被打入冷宮,六皇子軟禁, 太子重獲新生,引得眾多朝臣不滿。

當初楊家利用太子之便倒賣銅礦給胡人, 讓向來資源貧乏的胡人得已鍛造兵器,此次戰事有太子之功。

可眼下宣帝已是方寸大亂,哪還顧得上那麽多。

當了兩三年的撒手皇帝,現在遇著事了處處要他做決斷, 大臣們日日諫言, 一下說先清內再攘外, 一下又說從南邊調人,而外頭呢, 戰事初起, 每日一份軍報, 皆是求助。

距離第一封軍情送到盛京已過了三日, 宣帝整整三日沒睡,面色一下蒼老。

起初還有人敢在殿內提起衛淩,可一提上頭的人臉越臭,誰都不會為了這事而丟掉自己的烏紗帽。

至於衛淩身世,更是不可言說的一件事, 那傳言是壓下去了,一切都是惠妃為楊家謀事而攪的局,可既如此, 那衛淩何必在這危急時候辭官?

裏頭紛亂還是莫要過多探究,以免惹禍上身。

今日不止北境來了信,西南亦是岌岌可危, 楊家私募的軍隊已占下三座城池。

勤政殿內吵吵鬧鬧,眾人各執一詞。

沈謝晉道:“父皇,西南防線一旦失守,那那楊家軍勢必勢如破竹,直奔盛京而來,眼下北境兵馬足夠,不若從北邊、東南、盛京各派援軍助陣,定要守住西南防線啊!”

有人覺得不妥,“盛京乃是一國之都,京畿軍怎可隨意調動。”

“臣也認為如此,眼下戰事吃緊,不若立即就地征兵,能擋一時是一時。”

一旁衛海奉冷著臉不說話,關於盛京傳言他自是一條不落,他雖在外頭可一顆心都拴著,直到惠妃事件傳出他才松口氣,可誰知剛回盛京就知曉衛淩辭官的消息,頓時又氣得不行。

誰辭官他也不信衛淩會辭官!

關於西南與北境戰事他與衛淩早有布置,衛舒那邊備戰充足,從各個地方調動的衛家軍以及其他兵力不日就會抵達,他一點也不擔心,可他不會直接言明,一是這裏頭誰真誰假他不能確定,二來……

衛海奉擡頭看了眼扶著額的皇帝,心裏哼了聲,竟敢這樣對我兒子,就讓你多著急兩天!

宣帝許是察覺到衛海奉視線,問:“衛將軍如何看?”

衛海奉先不屑看了眼太子,隨後陰惻惻開口,“動京畿軍,太子是想把盛京拱手於人啊?還是早已胡人勾結好了?怎麽,想快點即位?”

勤政殿內眾人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想,但不會有人敢說出來。

振國大將軍,勇氣相當。

沈謝晉早已氣紅了臉,指著衛海奉,“衛將軍莫要胡言亂語!”

“呵,胡言亂語。”衛海奉不理會他,面向宣帝,拱了拱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再而言,本將已卸甲,衛家軍並不在本將手中。”

……這天下誰不知衛家軍忠的是衛家人,大將軍這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呢。

宣帝看下去,無奈道:“朕是讓你想想辦法,不是讓你出征調兵。”

衛海奉最終沒有意氣用事,若是他不管不顧,由著這幫人出什麽原地征兵的餿主意,那他就成千古罪人了。

“楊家大多是私兵,軍器訓練都比不上正規軍隊,如今只是人數眾多,而西南本就沒有派兵駐守,因而才如此快失守,現下直接從東南調兵支援即可。”

宣帝想都沒想就同意了,“來人,擬聖旨。”

擬完聖旨,宣帝疲憊揮手,“今日先這樣。”

“聖上,還有……”

宣帝已直接下了龍椅,往內殿走去。

魏公公邊走邊勸,“聖上,您好幾日沒歇過眼,不若休息會吧。”

宣帝站在空蕩蕩的內殿中,不知在看哪裏,魏公公見他闔上眼,低聲說了一句,“要是域川在就好了。”

魏公公心裏嘆兩聲,默默退至一旁。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要他說,半路得這麽一個兒子,他做夢都能笑醒。

過了好一會兒,宣帝往外走,“隨我去一趟冷宮。”

魏公公趕忙跟上。

冷宮破敗,無人伺候,一直跟著惠妃的嬤嬤見了皇帝,連忙跪下行禮,“參見聖上。”

“楊惠呢。”

話音剛落,惠妃出現在門口,見到宣帝露出絲驚訝,隨而笑道:“聖上來啦,要不要進來喝口茶?”

明明被打入冷宮,可惠妃除了服飾首飾樸素了些,臉上絲毫不見窘迫。

宣帝不由惱怒,惠妃位列四妃之首,這麽多年來一直盛寵不斷,誰知道就是這樣一個枕邊人竟想要奪他東夏江山!

惠妃見他不動,主動走到他跟前,“惠兒還以為聖上不願見臣妾了呢。”

惠妃入冷宮那日麗坤宮早被搜了個底朝天,那些她與西南楊家勾結的事已實錘。可關於衛淩身世一事找不到任何其他證據,有的只是一連串的證人,證實消息確是麗坤宮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