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大臣束手,小臣無策(第2/2頁)

可朝廷無兵,黃道周便散盡家財,勉強拼湊了三千多人隨他踏上征途。弘光帝感黃道周忠心,特賜節旗一面,命其總督四川、雲貴軍務,又派兵部職方司主事趙士超為軍前監紀。

黃道周率部出發時,兵部實際就給撥了一個月錢糧。結果師出不久,兵餉就接濟不上。途經地方實力督撫對這支臨時拼湊的“扁擔軍”當成笑資,根本不給供應。

黃道周無奈只好利用自己的聲望和書法親筆書寫大量委任狀,計任命總兵官十九人、副將三十四人、遊擊以下多達數百,結果真吸引大批人士來投。

可惜的是黃道周身為文臣從來沒有指揮過軍隊,所募兵將或憑一腔熱血,或為官祿而來,缺伐行軍經驗。

唯一有行伍經驗的是黃道周手下的一名偏裨施郎,此人自稱“十七歲作賊”,憑過往經驗看出黃道周所募之兵根本不可能擔負援川重任,因此向黃道周建議將這支兵馬遣散,只帶少數精心挑選的人快馬趕往四川,再以閣臣總督名義節制四川軍隊,檄發雲貴駐軍前來,如此事情尚有可為。

黃道周為人迂執,不達權變,以為自己有這麽一支松松垮垮的軍隊總比沒有好,又把自己的聲望估計過高,認為所到之處必將群起響應。何況在他心目中施郎不過一介卑微末將,哪能有什麽奇謀良策。

見黃道周不采納自己的意見,施郎不願陪著他送死,又見沿途明軍大多不堪,索性出營徑直往北去投那大順。

最終事情如施郎所料,黃道周帶著的這支臨時拼湊和大量“送官”得來的軍隊還沒有抵達四川,就因沒有吃喝一哄而散。

要不是駐軍在江西的金聲桓及時搭救,黃道周怕是能在路上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