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臣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2/2頁)

“吐谷渾伏允已經垂垂老矣,高句麗主弱臣強,西突厥遠遁西漠,唯有吐蕃少年雄主,國力蒸蒸日上。所以微臣贊同墨頓所言,日後吐蕃必成大患。”李靖斷言道。

墨頓不由得一陣感嘆,李靖不愧是大唐軍神,一眼就能看出大唐所處形式而且分析的極為到位。

不少朝臣頓時一陣郝然,如果不是墨頓極力反對,他們險些為大唐培養一個最強大的對手。

李世民也是心中一陣僥幸,吐谷渾使者外表謙遜,實則狡詐,他竟然險些被其蒙騙。

“日後和親一事,休要再提,日後禮部密切關注吐蕃動向,若有異動,立即上報。”李世民喝道。

“是!”令狐德棻應道。

文官一派不由得垂頭喪氣,如此一來,恐怕大唐戰事又將再起,武將一系強大,那對文臣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戰事一起,耗費錢財無數,按理說最應該反對應該是民部尚書戴胄,但是戴胄卻老神定定,一言不發。

他不知道,吐谷渾此舉可以說乃是截斷了絲綢之路,民部剛從絲綢之路獲得偌大的利益,自然格外重視商路通暢,可以說吐谷渾同時侵犯的還有民部的利益。

如果不對吐谷渾加以教訓,日後定然商路定然會再次受到威脅。

王禦史見大勢已定,頓時如喪考屁道:“和親一事斷絕,大唐邊關恐怕再無寧日。”

“陛下三思呀!”不少朝臣也紛紛建言,和親乃是歷來中原王朝和周圍諸國交流的最主要的形式,如果和親一事斷絕,大唐恐怕對草原各部如同瞎子一般。

墨頓聞言,不由地喝道:“我大唐乃是泱泱大國,豈能向蠻夷屈服,我大唐鐵骨錚錚,自當以氣節傲世,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臣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果發生戰事,墨家願意親上前線,為國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