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5章 拉胯

寧隨現在所指揮的這支軍隊,並不是單純的益州兵,其中還包括著為數不少的荊州兵,作為預備隊,肯定不會是蜀軍最為精銳的部隊,人員雜蕪,大部分都是各軍淘汰下來的人馬,才會臨時地拼湊到一起。

這樣的軍隊自然很難有一致的想法和信念,寧隨為了解西陵之圍,不惜耗費士兵的體力,采用全速前進的方式,馳援西陵。

寧隨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忽略了士兵的體力耐受程度,來自於益州的士兵由於常年行走於山地之中,訓練有素,如此長距離的快速行軍,他們倒是沒有太多的負擔。

可是對於擅長於乘船不習慣步行的荊州士兵而言,這樣的快速行軍簡直就是一種折磨,他們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個個是苦不堪言,自然對寧隨是心生不滿。

不過寧隨可沒有在乎這些荊州兵的想法,西陵遇險,正是最需要他的時候,這麽好的立功機會,他又怎麽可能會白白地放棄了,更何況姜維已經是明確地下達了軍令,讓他盡快地回援西陵,於公於私,寧隨都沒有懈怠拖延的理由。

此刻的寧隨,都恨不得能肋生雙翅,一下子就飛到西陵去,所以他壓根兒就沒管這些荊州兵有什麽意見,不斷催促其前進,如果遇到消極怠慢的行動拖沓的,寧隨便會大聲地喝斥,惱怒的時候,直接就拿鞭子去抽了。

為了能盡快地回援西陵,寧隨也確實是拼了,只可惜他雖然是倍加努力的,但手下那些士兵是比較拉胯,越跑越慢,眼看著天色已經是越來越暗了,蜀軍卻遲遲也無法趕到西陵,讓寧隨是氣得七竅生煙,心急如焚。

可是再急也沒有用啊,就算寧隨有心去殺他幾個來儆儆猴,但那真得有用嗎?看看那些來自荊州的士卒一個個累得氣喘如牛,雙腿如灌了鉛一般的模樣,寧隨也只能是放棄了殺一儆百的打算,這種長跑的體力活不同於戰場地上的拼殺,沒有平時的高強度操練作為支持,連續地跑上幾十裏路,只對荊州兵來講,也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不是他們不盡力,實在是沒那個能力。

吳國的軍隊大體上都是這個素質,以前他們依仗水軍之力慣了,出門大部分時候都是坐船,比如進攻淮南的時候,吳國的水軍船隊會一直將步軍護送到巢湖,而且在那兒登岸,對合肥新城發起攻擊,長達數百裏甚至是上千裏的征程,真正讓他們走路的距離,也只有那麽幾十裏。

從建業到西陵這樣蔓延萬裏的路途,吳軍百分之百地都是依靠舟船,省時又省力,何樂而不為?

這無形之中也就造就了吳國軍隊在行軍上的短板,有水軍船隊的時候他們可以彌補這個短板,但沒有了水軍船隊,吳軍的弱點就完全地暴露無遺了。

就如同是陸抗在武昌撤軍時,明明吳軍要比魏軍早幾天出發,可最後趕到了洞庭湖畔的時候,依然被魏軍給追上並包圍了,如果不是羅憲及時帶兵增援的話,很可能陸抗就交待在那兒了。

因此可見,吳軍的行軍速度實在是不敢恭維,雖然說魏軍有騎兵,速度上肯定要比步兵快一些,但別忘了,魏軍的騎兵和步兵是協同行動的,魏軍行軍的快慢並不是取決於騎兵而是步兵。

這就如同是木桶的原理,決定木桶存水量的多少並不是取決於那塊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騎兵步兵同步前進,那麽決定整支隊伍快慢的便是步兵了。

由此相比,可見吳軍步兵的行進速度有多拉胯,實力是真得不行啊。

相比之下,蜀軍這邊要稍微好點,由於他們常年行走在崇山峻嶺之間,體力和耐力都是十分出色的,雖然他們的速度是沒辦法和魏軍騎兵相比,但要和魏軍步兵拼速度的話,蜀軍可一點也不吃虧。

現在隊伍之中的益州兵和荊州兵一眼就可以分辨得出來,那些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如牛的肯定是荊州兵,而個個氣定神閑,健步如飛的必定是益州兵無疑。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寧隨這個時候真得有些無語了,他也顯得有些無可奈何,畢竟他也不能將一支軍隊分成兩批,速度快的益州兵先走,速度慢的荊州兵後走。

如果真這麽分兵的話,那麽寧隨就面臨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兵力無法集中,因為他也不知道現在西陵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況,而一旦趕到西陵之後,他很可能便會立刻投入到戰鬥之中,如果這個時候兵力分散的話,面對殘酷的戰鬥,很難有獲勝的把握。

寧隨其實是明白自己的定位的,本身他率領的就是一支預備隊,一支混編的隊伍,戰鬥力相對渣一點,如果以這樣的一支軍隊和魏軍的主力交鋒的話,基本上難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