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八枝紅蓮(五)(第3/3頁)

看似都是皇帝心腹,可十指連心還有長短,何況是人?

孫誠雖效忠於皇帝,多年下來不曾回京,只靠書信,皇帝信任他,那是建立在孟欽還活著的基礎上,誰敢保證孫誠不是下一個孟欽?

所以他又派遣了程束同來壓制孫誠,跟武將出身的孫誠不同,程束同他是個文官。

雖是文官,卻有著如朕親臨的金牌,謝隱不得不佩服皇帝,雖然自私狹隘又嫉賢妒能,但在做攪屎棍這一行當上,皇帝相當優秀,不管他的初衷是什麽,如今軍中確實是涇渭分明,孫誠不服程束同一個文官壓在自己頭上,程束同也不爽孫誠不將自己放在眼中,兩人見了面倒也和睦,私底下卻鬥的死去活來。

而那些驍勇善戰的孟家軍,絕大部分都折損在了先前那場戰役中,幸存下來的又被重新編排,就連孟欽跟孟清明的副將們,都被打散安排到了一些閑差上去,足見皇帝有多麽忌憚。

為了殺孟欽,竟然拱手讓出去十座城池,該說這位皇帝是大方呢,還是愚蠢?

他對著自己手下忠心耿耿的將軍百般提防重拳出擊,卻對敵軍唯唯諾諾,被他割讓出去的豈止是土地?還有生活在那十座城池中的無數陳國百姓――他們又做錯了什麽?

寧為刀下鬼,不做亡國奴,南梁、北燕、西唐三國瓜分了十座城池,將陳國百姓當作自己臣民的可能性有多大?

陳國皇帝還在縱情聲色,他可曾想過被他割讓出去的子民在過怎樣水深火熱的生活?

原本按照皇帝的設想,謝隱到達軍中會被他的兩位心腹神不知鬼不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解決掉,結果事情出乎意料,孫誠與程束同表面兄弟內裏卻掐的你死我活,謝隱雖然本身能力不顯,可架不住他有個身份――孟欽之子,孟清明之弟!

孟欽父子倆鎮守陳國多年,不僅得軍心,亦得民心,哪怕是普通士卒也對孟家父子欽佩不已,而孟欽父子戰死,說是因計謀遺漏導致的大敗,實際上是什麽情況,有心人細想都知道。

若是糧草跟得上,若是援軍及時,那麽大敗的便是三國聯軍,孟大將軍跟孟將軍也不會被團團包圍,彈盡糧絕戰死沙場!

可他們都是小兵,沒有人敢貿然出頭。

想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軍中屬於孟家的力量始終存在,程束同跟孫誠都想做那個收服他們的人,可誰也做不到,程束同是朝廷派來的走狗,孫誠是害死孟大將軍父子的罪魁禍首,但凡是心中有杆秤,分得清是非曲直的將士,心裏都不服氣他們。

這兩人比起孟欽孟清明,差得何止一星半點!

於是謝隱的到來,就成了兩人鬥法的關鍵。

程束同受皇命而來,作為元帥,自然知道孟欽父子死亡蹊蹺,他想以此透露給謝隱好拉攏對方,而孫誠自認為此事做得天衣無縫,他可以假裝調查孟欽父子的真正死因,借機將孟驚蟄攏入旗下,先拿到軍心再說,至於孟欽的這個小兒子,他雖不在都城,卻也有所耳聞,不過是個一無是處的紈絝罷了。

給點好處就能搖尾乞憐的狗,根本沒有骨氣。

謝隱他是好處照收,但誰都不投,孟九霄不學無術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挑撥的不著痕跡,於是程束同與孫誠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如果說謝隱來之前,他們還能維持表面上的和平,那麽在謝隱到軍中三個月後,這兩人連見面後的客套寒暄都省了,唇槍舌劍明朝暗諷,只差沒有大打出手。

主要程束同是個文官,真要打起來壓根不是孫誠對手。

一頭饑餓的野獸擋在你的面前,為了活命,你砍下了一條胳膊扔過去,野獸吃掉了胳膊,並不會因此滿足,它嘗到了鮮血的甜美,品到了人肉的新鮮,只會更加饑腸轆轆。

侵略者也是如此。

一味的忍讓與退步只會換來變本加厲的欺淩與剝削,“欲望”是沒有終點的,陳國割讓出去十座城池,自以為從此之後高枕無憂,但怎麽可能?只看陳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就知道,如果陳國本身不夠強大,那麽它早晚會淪為周邊各國的盤中餐!

地處中原,四通八達,其他國家想要建交還得繞過陳國,它就杵在這條必經之路上,誰能眼睜睜看著它壯大?

所以在陳國皇帝割讓出十座城池,換取了短暫的和平――半年,這短暫的和平,僅有半年,半年一過,三國聯軍再度集結,兵臨城下,要求陳國割地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