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更替(第2/2頁)

古話說三人成虎,原來張敬恭是不怕的,但是年前,他和皇帝的信任剛剛出現裂痕。張敬恭能借助一個小小的薛侃打擊異己,那能不能借助清丈土地,謀求其他私利呢?

第一個人說這種話時皇帝還置之不理,堅信張敬恭是觸碰了別人的利益,這才被人攻訐。但說的人越來越多,皇帝心中也動搖了。

猜忌種子一旦種下,就會像寄生藤一樣生根發芽,任何一陣風吹草動都會引發猜忌瘋長。於是有一天,張敬恭突然發現,皇帝不再無條件滿足他的要求了。他上書請求撤銷某些官員時,皇帝留中不發的時間越來越長,看他的目光,也不知不覺充滿了審視。

張敬恭如遭棒喝,改革的熱情也被兜頭一盆涼水澆熄。

年初氣候反復,傳染病盛行,老年人很容易病倒。張敬恭被人彈劾了兩個月,精神壓力再加上勞累過度,候朝時突然在值房昏倒了。眾人趕緊把張敬恭送回家,皇帝聽聞,親自派太醫來張府診治。

張敬恭不省人事一天多,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蘇醒。然而這次,張敬恭醒來後,那股精氣神仿佛散了,身體大不如往。

皇帝親制藥餌,命張敬恭安心養病,張敬恭卻提出致仕,辭去首輔之位。

張敬恭經過這一病也想明白了,敢為天下先者,不得好死。歷朝歷代改革者,比他聰明、能幹、德高望重者比比皆是,但沒一個得了善終。商鞅變法,車裂於市,安石變法,故舊不敢登門,他為什麽覺得自己能例外呢?

他入仕以來,三起三落,之前改革也有被人圍攻的時候,但那時候皇帝信他,彈劾的人越多他越安全。如今,帝心已生裂縫,現在皇帝還願意站在張敬恭這一邊,若再過段時間呢?

他位卑時無人搭理,官高時位居宰輔,坎坷時被楊黨打壓下獄,朝中一大半人罵他逢迎媚主,辱沒風骨;順暢時他三年從七品小官升入內閣,京城泰半見他皆拱手稱“閣老”。

宦海浮沉,命途多舛,人生有他這般際遇,也算不枉此行。

皇帝幾次打回張敬恭的致仕請求,張敬恭和這位年輕的皇帝共事這麽多年,早已摸清皇帝的想法。張敬恭知道這是皇帝給他面子,他確實該告老還鄉了。張敬恭再一次上疏,以病祈求致仕,皇帝不得已,最終暫留首輔之位,許張敬恭回鄉調養。

權傾一時的張首輔,就此退場。

又一個首輔下台了,京城還來不及驚嘩,新一輪的權力更替已經開始了。內閣按照資歷,接下來該由李時擔任首輔。

不當不知道,坐上這個位置李時才發現,首輔真不是正常人能幹的。他沒有膽量繼續管土地的事,也無法擺平復雜的利益關系。一個無法貫徹皇帝意志、無法推行政令的首輔,皇帝要他做什麽呢?皇帝不滿意,李時自己也不幹了,沒兩個月就主動請辭。

李時退位讓賢後,眾望所歸,夏文謹接過接力棒上位,成為新的內閣首輔。

張敬恭、李時相繼辭官,內閣一下子空出兩個位置。夏文謹忙著接手首輔權力,不聲不響地,禮部尚書嚴維拜武英殿大學士,正式入閣。

等夏文謹忙過勁,回頭一看,發現自己身後多了一個熟人。嚴維才名滿天下,為人又是十足的老好人,誰都不得罪,在朝中風評甚好。夏文謹卻知道,嚴維和陸珩一樣,是個滑不溜手的老狐狸。

尤其是嚴維的兒子嚴慶樓,詭計多端,擅長投皇帝所好,之前還和張敬恭交好,絕非善茬。陸珩有救駕之功,夏文謹一時半會扳不動,但嚴維父子卻必須得掐滅在萌芽狀態,要不然,將來必發展成他的心腹大患。

夏文謹默默盤算著嚴氏父子,也沒忘了他的另一個死對頭——武定侯郭勛。

沒錯,郭勛雖然推波助瀾搞走了上任實權首輔張敬恭,但同時也得罪了新任首輔夏文謹。郭勛自認為在薛侃案中救了夏文謹一命,對夏文謹有大恩,但夏文謹並不領情,毫不意外的,兩人交惡了。

這些權力變動完全在陸珩的預料之內,包括郭勛和夏文謹結怨。陸珩看的很清楚,並非夏文謹鬥倒了張敬恭,而是張敬恭犯了大錯,自己把自己坑了,最後只能辭官。

官場上,笑到最後的並非手段最高的,而是不犯錯的。這方面陸珩看人還沒失手過,以他的眼力,下一個有危險的,很可能就是郭勛。

要陸珩說,郭勛順風順水太久,有些飄了。人一旦開始自命不凡,那離滅亡之路就不遠了。

夏文謹正忙著清算張敬恭余黨,陸珩再一次在首輔交替風波中神隱,奉了皇帝密令,去查一樁案子。

準確說,是一本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