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霸王票加更)(第2/6頁)

對士大夫階層,就算是蒙元和滿清,也是很寬厚。雖然這群人認為還不夠就是了。

現在那些人的癱軟,只是知道自己不會再被康熙重用,甚至可能會降職的痛苦。

他們已經很痛苦了。胤礽卻認為,這簡直和沒有處罰一樣。

康熙點完了朝堂中所有夠資格參加這次小朝會的大臣的名,大臣們跪趴了至少三分之一,其中有滿有漢,漢人更多一些。

滿人重武重財,他們看到常泰的海軍在外面瘋狂立功瘋狂斂財,都想分一杯羹,自然就會對大清之外的國家多了解一些。

再加上海外的事,大學裏會教。他們的兒子學了海外的知識,當老子的當然不能落在兒子後面。

有些滿臣晚上還抱著世界地圖睡覺做夢,夢到自己能不能在這塊地上瓜分些什麽。

滿人剛入關,還沒有完全磨掉自己的匪氣,變成純粹的廢物。

漢臣中有睜眼看世界的人,也有死讀書的腐朽儒士。他們認為讀懂古書,就能知天地,而不會看天地。

獨我中國,四方皆蠻夷。蠻夷的地方有什麽好看的?

他們甚至認為,只有華夏這塊地方是完整的地,其他國家都是西瓜旁邊的小芝麻。

有這樣的認知,他們又怎麽會屈尊降貴去了解外國的事。

甚至現在他們的後悔,也只是沒有看準康熙喜歡什麽,站錯了隊而已。

康熙就像是後世小學裏的老師一樣,記得朝堂上每一個大臣的名字。

胤礽記憶力很好。康熙只點了一遍,他便記下了這些大臣的名字和樣貌。

父子倆的臉色是如出一轍的難看。

還好跪了一半的人後,剩下的人不再無知。

而這些人,大多跟隨胤礽出使過。

康熙將什麽都不知道的人全部遣散,帶著剩下的人重新開會,商量羅斯國的事。

這次開會,大家都能坐著了。

大臣們都是虛虛地在凳子上坐了半個屁股,胤禔大咧咧地靠在椅子上,還招呼太監給他拿了一個軟墊子。

康熙瞪了胤禔一眼,懶得理睬這個沒正形的兒子,和大臣們討論起來。

胤礽坐在胤禔旁邊。

胤禔把自己的軟墊塞胤礽背後,自己重新要了一個軟墊。

康熙揉了揉額角的青筋,又瞪了胤禔一眼,然後自己也在椅子後面塞了一個護腰軟墊。

大臣們:“……”

皇上和直親王真的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親父子,還好太子不像他們。

康熙已經確定了“拖字法”的基調,接下來就要看怎麽拖。

陳廷敬自出使安南之後,自請再次出使。

康熙同意後想了想,把明珠和性德也一同派了出去。

明珠嘴皮子利落,很懂人心;納蘭性德則作為護衛,且有出使外國的經驗。

明珠很激動。他這次可是第一次和兒子一起出任務呢!

明珠上奏:“做生意的事,或許我們應該再找些商人同行。”

康熙看向胤礽,胤礽道:“大清皇家公司的皇商們可以試試手。”

大清皇家公司的人基本都是包衣和太監,胤礽早早培訓他們的商業知識,是騾子是馬,這次正好拉出去遛遛。

康熙想了想,道:“常泰也和你們一起去。”

常泰不僅打仗,也管著海軍的生意。

胤礽心道,汗阿瑪還是那個毛病,信任誰就把人往死裏用。現在他舅舅已經變成汗阿瑪手中一塊磚,不但哪裏需要哪裏搬,還能揮出去當武器。真好用。

索額圖道:“羅斯國已經不足為懼,皇上,咱們是不是該做好遠征準噶爾的準備了?”

雖說明珠在民間的稱呼是明相,但傳統的丞相的職責,其實是索額圖在做,明珠很像是管人事的。

每次有大戰,索額圖就負責後勤統籌調配。

他的職責,就和西漢時的蕭何一樣,是康熙的大管家。

索額圖其實一直在工作上對康熙很不滿。

作為掌管後勤統籌調配的人,最討厭就是突發情況。

後勤統籌調配不需要時間嗎?!

但康熙年輕時是個鐵頭莽漢,戰爭總是說打就打,根本不給索額圖反應的機會。

原本歷史中,別說三藩和台灣,就是之後第一次征伐準噶爾,康熙也是一氣之下就去了,結果造成軍隊合圍太慢等一系列調配問題。

不過索額圖還是勉勉強強撐住了,如果不是福全腦抽放走了噶爾丹,第一次征伐準噶爾就已經成功。

當然,福全估計不是腦抽,而是和平定三藩之亂時一樣,被領兵的將領勛貴脅迫,不能一杆子把噶爾丹打死,否則八旗軍隊去哪吃餉?

這群八旗將領不肯進軍重慶,逼得當時的寧南靖寇大將軍、順承郡王勒爾錦具疏自劾,請解大將軍任,也能逼迫福全“腦抽”。

康熙還沒能完全掌控八旗軍隊,八旗軍隊名義上還是各旗主的“私兵”,就是這麽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