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如冰之清,王佐之才

《周禮》有載:“東北曰幽州。”幽州是古九州之一,周武王平殷,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秦滅燕,沿用燕國的建制,兩漢時先設涿郡,之後改燕國,後武帝時期設幽州刺史部,下轄十郡和遼東屬國。魏晉之後,亂世太久,幽州轄境逐漸縮小,多數被夷狄占據,直到一個月前李彰帶領部將收回了幽州全境。

已經北上兩年的喬微正在和李彰一起視察剛剛被收復的幽州。喬微沒有如李彰一樣騎在駿馬之上,而是選擇坐在馬車中,她年紀小,又是女子身子骨弱,騎一天的馬可以要她半天命。

李彰騎馬走在喬微身邊,看著喬微有些蒼白的臉色關心道:“妙識可還受得住?”如果說之前喬微讓他帶著五百親兵毫發無損地回到北地帶給他的是震撼的話,那麽如今在喬微的謀略下只花了兩年時間就拿下幽冀二州的控制權讓李彰對喬微的智謀徹底心服和倚重,如今喬微在李彰帳下的地位僅次於李彰本人。

騎馬喬微體力受不了,坐馬車同樣也很受罪,顛簸地厲害,她這段時間確實有些苦不堪言,她決定回去後就改良馬車,最起碼這減震功能要加強。

“無礙。”幽州的天氣冷,喬微將身上的大氅攏了攏,道:“此次視察幽州,主上應當知道如何自處吧!”

“立威?”李彰想了想說著自己的想法,“幽州有不少夷狄後代,特別是遼東遼西等地,這些夷狄現在是降了,但本質上野心勃勃,到時候必要斬殺一二以震懾。”李彰畢竟不是喬微這樣的天才,他只會領兵打仗對於治理地方並不通曉,能說出這樣一番話還是喬微教導兩年的結果,不然李彰恐怕會直接屠戮屠城而不是只震懾。

“立威是必須的。”喬微選擇了李彰做主上,對李彰還是有些耐心的,教導道:“主上治理軍隊賞罰分明,恩威並施,治理地方收攏人心也是如此。”

“其實百姓的要求很簡單,不過是一粥一飯一暖衣,粥飯皆從地中來,所以對於百姓來說只要有地種,他們就能夠活下去。”喬微說道:“這一點不管是對中原百姓還是對夷狄來說都一樣,主上有沒有想過這些夷狄為什麽每次都要帶著這麽族人入侵邊境?”

“自然是他們狼子野心。”李彰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這是所有北境將士的共同認知。

若李彰只是普通將軍,那麽喬微覺得他這樣想挺好,但是李彰不是,他是未來的君主,這樣想問題太過片面。

“野心固然是一部分,但更多的因為他們活不下去。”喬微和李彰慢慢解釋道:“幽州以北不適宜耕種,氣候惡劣,他們只能以遊牧為生,他們缺乏糧食,遇到天災牛羊死去,他們又沒糧食,根本活不下去,所以他們只能南下搶掠中原百姓的糧食,他們燒殺搶掠,他們想要占領我們的土地,但是他們不會耕種,只能繼續掠奪,如此掠奪成性,也就有了如今的現狀。”

“這些遊牧民族自晉後南遷,很多人已經開始和幽州當地的百姓融合,很多都學習了耕作之術。”喬微繼續道:“對於這些夷狄王族貴族主上不必手下留情,但是那些王族貴族之下的族民和奴隸,主上可以施行恩德,授予他們土地,讓人傳授他們耕作之術,讓他們說漢話寫漢字,鼓勵漢夷通婚,不用百年,二十年後這些人將會與漢民無異。”文化入侵是同化民族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對於喬微的話,李彰很贊同,但有一條他有些異議,“授予這些人土地?我們自己的百姓很多都沒有地種呢,還給他們地?”

“這就是我要給主上說得另外一件事。”喬微繼續道:“自晉後戰亂紛爭,世家十不存一,百姓人數銳減,無主之地多矣。我之前已經讓王使君普查幽州戶籍,丈量田畝,幽州人數尚不及東漢末年,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麽微讓主上接納夷狄之人的原因。”王使君是幽州刺史王煥,使君是對一洲刺史的尊稱。

人口是征戰天下至關重要的因素,沒人種田就沒糧食,沒人哪裏來的軍隊?

“待土地丈量之後,微還要奏請主上重新對百姓授田。”喬微知道此事一時半會兒和李彰說不明白,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國策,對於李彰來說可能一時間還想不明白這其中的關鍵,不過她也還是耐心引導。

李彰雖然不通政事,悟性也不高但他虛心請教,這是很多上位者都沒有的品德。

之後在幽州的巡察,喬微讓李彰主導,自己從旁幫襯,她在逐漸鍛煉李彰。歷代逐鹿天下的諸侯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世家,收服世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李彰不用擔心這點,這個時代早已沒有了能夠撼動諸侯的世家,所以這場逐鹿從困難模式變成了簡單模式,她覺得以李彰的能力可以應對幽州各方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