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驕縱肆意,權掌天下

國子監的主殿前,隆明帝坐在上首,下面百官隨行。

今日是文會的最後一天,帝王親臨,殿外的學子都頗為激動。當然,作為最後一日的辯論,定然極為精彩。

這樣的盛事文會,很多人一輩子都見不到一次。當然對於下面的學子來說,不僅是文會百年難見,帝王更是難見,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清楚這也許是他們這一生中唯一一次見到龍顏。

學了文與武,貨於帝王家。這話雖然現實,但卻是無數學子一生的追求。

隆明帝坐在主座,下面百官跪坐。這席位頗為講究,誰離皇位近就代表著誰更得聖寵。本來離帝王最近的應當是皇子,這次卻不同,華陽公主力壓一眾皇子坐在了下首,對面就是閣臣首輔的蘇階,便是皇子也要排在華陽公主身後,可見帝王恩寵。

今日的文會其實在於儒法道釋四家之爭,但這個爭鬥顯然並不會太過激烈,隆明帝本人並不是宗教信仰者,雖然國內道家和釋家都有不少寺廟僧人,隆明帝也是有扶持之意,但對隆明帝來說這二者只能為君權服務。且兩家象征,勢均力敵,隆明帝對二者並不太過幹涉,制衡之意明顯。

至於儒法大爭,兩者雖有沖突,但大盛一直外儒內法,以儒學教人,以法學制惡,二者尚能並存。

隆明帝並無獨尊儒術的心思,也沒有廢黜儒家尊法的意圖,兩者更多的是在闡述各自的思想,企圖能被隆明帝更加信賴,提高自己學派的地位。

不管是哪家學說,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在為君王服務,所以獲得君王的垂青更為重要。

對於喬微來說,她歷來喜歡fa重於儒,當然她也明白儒家對於治世的重要意義,法家善於強國,可儒家卻善於穩定世事,對於王朝的長治久安來說,儒家比法家更為合適。

不過現在這位新上台的法家學者讓她頗為喜愛,特別是眼前這位叫韓明的學子,讓她頗為意外。

“立法貴乎天下人盡知,何必飾其文義?”韓明對著隆明帝高聲道:“學生以為當今天下的法度太過繁復,以文飾義,法條苛繁,不利於繁簡辯證之道。”

隆明帝和喬微一樣,對這位韓明的話頗有興趣,他對著喬微使了一個眼色,喬微心領神會,對著韓明問道:“你以為當如何?”

“學生請陛下更定科條,直書其事,勿要假以文義,簡其科條,使百姓聞之必悟。”

聽了這話,喬微更感興趣了,這年頭有普法精神的人並不多了,這還是她見過的大盛普法倡導者第一人。

只不過比起喬微,隆明帝覺得倒是一般,畢竟他今日的心思並不在法家這些律令上。

“卿之言有理。”隆明帝只是點了點頭,就讓這人退下了。

這對於韓明來說無疑是潑了冷水,喬微看了眼韓明,對著身邊的宮人吩咐了幾句,就繼續今日的辯論,她清楚隆明帝的心思,今日隆明帝所要完成之事不止一件。

兩日前,皇城司終於緝拿到了一個北齊密探,得到的確切結果就是北齊今日這些暗探就會在文會上動手。

同時,隆明帝又想要借此次文會與昌國公爭一爭大義和與北齊對戰的民心,所以他的心思繁多,並不在這次的儒法論述之上。

韓明下去後,隆明帝對著在場的眾人問道:“諸位皆知,北齊欲與我大盛開戰,是戰是和皆可暢談。”

文人主和者居多,可之前有喬微的敲打,以方莫鈞和柳文濤為首的大儒,一反儒家以和為貴的態度。

“陛下,在下以為我大盛國富民強,此宵小之輩當戰之,方不負我大盛國威。”柳文濤高聲道:“泱泱大國,豈能退卻?”

之後又有方莫鈞等人的捧場,一向以主戰為多的文人此次卻同意對北齊的開戰。

隨後隆明帝又道:“主戰的話又該由何人領兵?”

這話面前這些大儒和學生就不清楚了,雖然來京很長時間,但朝局到底不熟悉,能作答的只有朝臣。

這些日子主戰之人久久不定,朝野頗為憂心,當然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隆明帝和昌國公別苗頭,昌國公想要用此次出戰換取五皇子的儲君之位以及自己孫女的太子妃之位。

隆明帝顯然不願意做這個交易。

臣子為帝王盡忠,為國家盡忠本是本分,但到了昌國公這裏就成了買賣,藐視皇威不外如是。

只要談起領兵將領,就繞不過昌國公。

在文會上,昌國公還是和之前一樣的說辭,“臣已經年邁,心力體力遠不如前,更何況臣心中掛念孫女,孫女馬上就要出嫁,臣若是不能親眼見到孫女出嫁,怕是會抱憾終生啊!還請陛下體恤老臣。”

這番說辭放在朝堂上礙於昌國公的面子和黨羽眾多,除了禦史斥責,其他人都不太說話,因為彈劾也沒用,昌國公的功績在那裏擺著,帝王都動不得更何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