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氣運道統,大道爭鋒

真傳大會從十九代弟子開始,鳳瀾衣和孟子繹爭奪十九代弟子之首的位置,這場戰鬥算得上可圈可點。孟子繹作為師徒一脈傾力培養的十九代親傳,無論是修為還是鬥法之都遊刃有余,靈力精純,頗有齊君澤年輕時的風采。

孟子繹是標準的法修,本身是單一木靈根,頗為精通變化之道,法術間有生生不息之感,和鳳瀾衣的爭鬥一直以遊鬥為主,在鳳瀾衣使出最強大的法術五行融合術之時,孟子繹都沒有皺眉。

按照原本的劇情,女主到底是女主,在這場真傳大會上,女主奪得了十九代弟子之首的真傳之位。可是就眼下的情況看,孟子繹似乎一直處在上風。

但孟子繹還是輸了。一炷香後,孟子繹在女主將十八枚玄女針釋放出來後,就收了手直接認輸。見旁邊的玄誠真君還有齊君澤都沒有異色,喬微知道這其中必有其他故事。

看著女主大喜洋洋得意,孟子繹寵辱不驚,神色不變地回到高台之上。喬微挑了挑眉,對著旁邊的孟子繹傳音道:“你師尊讓你住的手?”

孟子繹聽後笑道:“之前師尊和師祖和弟子囑咐過,若是鳳瀾衣使出玄女針就讓弟子認輸。”說完這句話後,孟子繹一笑,“到底是道門的氣運之女,不能讓弟子逼著她在這比試台上把保命的手段都使出來吧?畢竟宿元仙宮中才是我等的戰場。”

喬微了然,把女主的壓箱底手段都逼出來後,女主的弱點也會暴露給魔門。道魔大戰在即,一些小利讓給世家一脈也無妨。

鳳瀾衣得了十九代真傳弟子之首又如何?她又不能真的掌控十九代的所有弟子。世家和師徒一脈的爭鬥,也不在小小的金丹期,十八代掌門之位以及元嬰真傳才是根本。

接下來的爭鬥就沒什麽看頭了,直到承康真君與齊君澤的比試開始。這不只是上清宗弟子最關心的事,其他宗門也早已望眼欲穿,兩人的這場比試基本上確定了上清宗十八代掌教。

論修為,承康真君早於齊君澤二三十年,但卻同為元嬰初期巔峰;論鬥法手段,兩人之前比試不下十場,只能說各有勝負;兩人實力就在伯仲之間,這也讓這場打鬥更有看點。

這是喬微第一次見到齊君澤和承康真君的比試,齊君澤手執太乙分光劍,劍中秉持太乙正氣,颯颯如青松,浩然之氣長存,對面的承康真君以璇天尺為武器,九朵紫氣化成的金色蓮花,與劍氣纏鬥,一時間難解難分。與喬微真正走劍修一途不同,齊君澤手中的劍只是法修的一件法器,以劍結成浩然正氣的法印朝著承康真君席卷而去,不過兩人勢均力敵,承康真君也化解了此印。

對於元嬰期的修士來說,比試法力只是最基本的,真正決定勝負的是元嬰法相,當初邪陰魔君就是因為在法相上修煉不精沒有展現法相就被喬微斬下,至於金烏王則是因為天一真水的緣故。真正說起來喬微還是第一次見人施展元嬰法相。

法相來源於道意,法相的比拼更準確來說是道意的比拼。令喬微沒有想到的是一項以溫潤如玉著稱的齊君澤的法相居然充滿了金戈之氣,如果說齊君澤的容貌和氣質給人一種君子如玉之感,那麽齊君澤的法相就給人驚天的戰意與金戈鐵馬之感,金風烈火,霸道如君皇。

相較於齊君澤的元嬰法相,承康真君的法相在氣勢上就輸了很多,承康真君的法相就顯得中正平和多了,雖說手段不弱,但論法相上還是略輸一籌。

這一戰,齊君澤勝。

這也就意味著十八代掌門之位依舊歸屬於師徒一脈。看著掌門之位落定,道門九宗的其他人也知道了接下來該如何與上清宗打交道。

相較於師徒一脈的滿意與笑意,旁邊的世家一脈的眾人仿佛蒙上了一層陰霾。

這個時候喬微上前一步,對著鼎筠真君道:“希音向鼎筠師兄請教。”

在十七代真傳中,鼎筠真君算是世家一脈中最弱的一個,喬微在對付鼎筠真君時並沒有耗費太多,她接下來還有一場惡戰,所以選擇速戰速決。兩人走了不到五十招,鼎筠真君便落敗。

喬微要挑戰真傳之位,世家一脈的人都有準備,見鼎筠落敗雖然臉色難看,但也在預料之中,他們以為此事就要完了,卻不想喬微再次來到高台之上,對著玄誠真君下首的定法真君道:“希音向定法真君請教。”

很多人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世家一脈的人更是覺得此事大謬,承康真君上前言道:“希音師叔莫要任性,真傳大會九宗同觀,希音師叔莫要意氣用事,讓人看了笑話。”在喬微進階元嬰前,承康真君在稱謂上一直隨心,高興叫一句明師叔,不高興叫一句明真人,可是在現在,他若是還敢輕視喬微,必會被重罰,這就是修為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