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民國動蕩,科教興國

聞氏的這個反應在喬微的預料之中,如果聞氏同意喬微才會驚訝。

喬微沒有感到生氣,她只是輕輕地問道:“為什麽不可能?您在害怕什麽?如果是因為錢,您一點都不用擔心,您的嫁妝足以支撐我們的生活。如果是因為我,那您就更不要擔心了,我會跟著您,跟著您一起離開崔家。”

“我……我不行的。”聞氏是一個極為容易否定自己的人,“如果我要是被休,你會被人笑話的。”離婚在聞氏看來就是最離經叛道的事,而且聞氏認為離婚就是被休,被夫家休棄的女人,她的孩子也會被指指點點,以後也找不到好人家。

在這個時代,被休的女人是要被戳脊梁骨的啊!

“不是被休,是離婚,或者按照以前的說法就是和離。”喬微糾正聞氏的話,“離婚和被休不一樣,從古至今和離的女子多了去了,漢宋的女子和離尚且能當皇後,又有誰敢笑話她們?和離真的不丟人。”

聞氏聽到這話都驚呆了,包括旁邊的江媽,她們從小接受的思想都是從一而終,以夫為天,丈夫死了就要守一輩子活寡,再嫁都是要被恥笑的,貞節牌坊都是女人的驕傲,她們從來都不知道這女人還可以不守節,還可以和離?離婚?

“這離了婚的女人真能當皇後?”聞氏一時間也不去想自己要不要和離的事情了,她現在被女兒口中的故事吸引。她見識少不識字,最多被教一些女戒之類的東西,更別說讀史了。

“當然,西漢武帝之母王皇後就是以平民之女和離之身再嫁武帝之父景帝。”喬微慢慢道:“宋章獻明肅皇後也是以和離之身嫁給真宗,是其第三任皇後,更是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其實這麽看,前清對比漢宋,未嘗不是一種文明的倒退。這個時期的家族居然以女子的貞節牌坊作為炫耀的資本,喬微不覺得這有什麽值得炫耀的。

女子可以守節,但前提是因為和丈夫的感情好甘願守節,而不是被社會風氣逼迫著守節。離婚不可恥,再嫁也不可恥,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還是再嫁都是女性的自由。

婦女的解放一直都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奮鬥,更是衡量社會解放的天然尺度。

“什麽是臨朝稱制?”聞氏聽得有些入神,這就像是聽人說書一樣,她有些話聽不懂,所以不懂就問。

“後宮妃嬪包括皇後都不能上朝,所以她們上朝被稱為臨朝。自秦始皇帝的命令稱為‘制’或‘詔’,女子代替皇帝處理朝堂政務行皇帝之權發布命令則為稱制,合起來就是臨朝稱制。”喬微耐心地解釋道,不過她也覺得此事似乎有些越說越偏,趕緊拉回主題道:“所以和離和離婚都不是休妻,女子自古就能和離再嫁,這沒什麽丟人的,她的子女也不會被人笑話。”

當然這是喬微勸聞氏離婚才說的話,事實上從古至今離婚的女子與大部分女子婚姻從一而終比起來真的很少,而且很多也確實被指指點點,即便她前面說的兩位皇後,都母儀天下甚至是臨朝稱制了,依然有人喜歡拿她們和離再嫁的出身說事。

不過這些喬微是不會現在給聞氏說這些弊端的,她真的是希望聞氏離婚。崔家真的不適合聞氏和她呆下去,這個家本來就十分病態,聞氏在這裏只會被欺壓,甚至連性子也會被欺壓地越來越扭曲,喬微不覺得聞氏在崔家能夠安然幸福,這也不符合原主的心願。

離開是必須的。

喬微不是沒法壓制崔家讓聞氏一直呆在崔家生活,只不過她也不想這麽做,她不想聞氏一直生活在這種扭曲的家庭環境中。聞氏的思想需要解放,聞氏應該走出去看一看。

聞氏雖然生了原主有了孩子,年紀卻是真的不大。聞氏十五歲時就和崔銘浩圓房了,之後懷了孕生下了原主,她現在的年紀也只有六歲,算起來崔氏也不過是二十二三歲左右,這要是放在現代,是大學剛剛畢業的年紀,還處在花樣年華的年紀,對這個年紀的現代女性來說,人生才剛剛開始。

所以聞氏還很年輕,她還有的是時間重新開始。

“真的不會被笑話嗎?”聞氏聽後有些心動,但她心裏的顧慮還有很多,“我沒法給你掙前程。”她如果離婚,先不說會不會影響女兒的名聲,只說她一個女人怎麽可能像男人一樣給女兒掙一個好婚事好前程?自古以來這婚姻嫁娶,就講究個門當戶對,她如果和離,女兒跟著她,她當不了官也幹不了其他事,她女兒的身份自然也要低上一等,她不能為了自己委屈女兒。

“我的前程我自己去掙。”喬微從沒想過讓聞氏給她掙什麽前程,難不成她腦子裏那些知識都是擺設不成?就算沒有這幾個世界的經歷,她的腦子也足以支撐她和聞氏的過上不錯的生活。喬微對別的也許不自信,但對自己的腦子智商還是比較自信的。當然這些聞氏不知道,同時她也明白自己如果想要取信於聞氏就必須拿出更多的本事讓聞氏不去想這些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