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民國動蕩,科技興國

喬微聽後也很震驚,她明白為什麽聞爭鳴臉色不好了,這事換成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對霍輝的做法感到憤怒,簡直是禍害百姓,不拿百姓當人看啊!

她之前平行世界的時候曾看過那個時代的一些書籍,裏面就曾經記載過軍閥瘋狂掠奪土地,使失地的東民急劇增加,地租也上漲地十分厲害,從原本地租三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漲了一倍到了六元,後來更是漲到七元多的天價,一塊地一年的收成才多少,更不要這些年下來天災人禍,戰火紛飛讓百姓的田地受損,這個時候不想著降租調息,休養生息,還想著要加稅加租,這是要將百姓逼上絕路啊!

“他加一倍的稅,地租至少要上漲到十元,他是瘋了不成?”喬微也覺得這不太可能,農民種地是為了活命,如果種地得到的糧食連交租都不夠還養活不了自己,那農民還種地幹什麽?等死不就好了嗎?

“他身邊沒有懂經濟民生的內政官員嗎?”喬微有些納悶,她覺得霍輝出這麽個昏招,簡直是把自己往火坑裏推,霍輝身邊的內政官就不問問嗎?

官員分很多種,比如主攻外交的外交官,比如擅長軍事的將領,還比如擅長縱橫伐謀之術的謀士等等,但是在所有的官員中,掌管內政民生的官員是最重要的一個,理政特別是理內政也就是治理國家管理百姓土地這些事務繁重又冗雜,所以出類拔萃的內政官也比較難找。這類官員的代表比如三國時期那位大名鼎鼎的諸葛丞相,不去看演義中過於神話的形象,從史實出發諸葛丞相將蜀中治理地井井有條可謂是天府之國,可謂擅理內政的典範。

不過,以現在霍輝的情況找這麽一個內政官員很難,但一般的內政官員還是能找到的。她就是好奇平城市的市長和政府人員都去哪裏去了,怎麽不來勸阻霍輝?

這不符合常理,喬微總覺得哪裏不對。

“有,但是霍輝不聽。”聞爭鳴也覺得霍輝瘋了,他知道這個外甥女沒見過霍輝,所以和喬微說起霍輝的脾氣來,“軍閥有的壞脾氣和毛病霍輝都有,他才剛拿下平城這個大肥肉不久,軍隊的人都等著霍輝給他們發賞錢呢,軍中好大喜功,霍輝也不例外,他還要養軍隊生活又奢靡,所以就打起了加稅的主意。”平城作為一個富裕的城市,在很多軍閥眼裏就是一塊大肥肉。

“平城的其他官員勸沒勸過霍輝我不知道,但他手下的那些將領都跟餓急了的豺狼似的,現在恨不得把平城裏的所有糧食錢財都搶走,都歸他們。”聞爭鳴說道:“他們根本就沒紀律,目無法紀,這些年聽說霍輝和他手下的將領已經圈了平城周圍不少的地了,百姓早就苦不堪言了,這又要加租,平城的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

喬微懂聞爭鳴的意思,她早就說過民國時期的軍閥有一部分和土匪無異,土匪燒殺搶掠,軍閥這些事也一點都沒少幹。民國的很多軍閥的軍隊十分黑暗,很多軍隊裏的將領原本還有些就是山匪,他們就喜歡搶奪劫掠,充實自己的私產,他們沒有道德,在這些人心中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百姓什麽樣和他們無關。

除此圈地和搶掠外,軍閥最喜歡的就是招兵壯大自己的實力,有兵有錢才能在軍閥混戰中存活下來。這個時期的軍閥比的就是誰的地盤大誰的兵多,這是一種極端的軍閥割據思想。民國的中央軍閥會將政府收入的五分之四用於軍費開支,就這種情況還是好的,一些地方軍閥的軍費開支更為龐大。

就拿霍輝和沈英銳這兩個軍閥來說,霍輝占領平成前只有兩萬人的軍隊,但是來了平城不到一年就從兩萬增加到了三萬人,不要以為兩萬人很少,事實上兩萬人三萬人的軍隊已經算是軍閥中不少的了,除了前清末年的北方軍閥外,其他軍閥在民國一開始的時候軍力都不足。

當然北方政府軍閥又分為很多系如直系、奉系等等,這中間內鬥不斷。南方的軍閥更為紛雜但人數也不多,戰力有沒有北方強勁,並且有些軍隊號稱自己有五萬人,實際上只有兩到三萬。霍輝也和其他的軍閥一樣,三萬人的軍隊號稱五萬。

沈英銳的兵力和地盤比霍輝大很多,軍隊的數量也比霍輝多一些,號稱有十萬軍隊,算是南方軍閥中最為強勁的一支,而且沈英銳的兵實戰經驗豐富是南方勁旅。

按照劇情中的說法,霍輝在占領平城後就開始向周圍擴散勢力,並且招兵買馬,依托平城的地理條件和富庶的財富,讓他有了足夠的錢糧支撐,這也為之後男主霍修誠統一華國打下了基礎。

軍閥之爭自古以來靠的無非就是三樣:人、糧和錢。如今的華國面臨的困境當然又更艱難一些,比如科技力量不夠,工業和經濟不發達等等,還有思想解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