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民國動蕩,科教興國

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後,喬微對自己的未來想過很多,從加入最早的革命組織救國會到創建自己的勢力,喬微思索過很多。

可是這些最終都被她否定了!

先說救國會的問題,這幾下來,她對救國會的了解也日漸加深。救國會有救國之理想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他們是華國第一批覺醒的鬥士,他們沖破封建的枷鎖,創建了第一個東方土地上的共和制,提出民權的主張,這對於前幾年甚至是現在的華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曙光。

但救國會真的能救國嗎?

只從這幾年的發展看,救國會和孟先生還是希望在華國的經濟、軍事、民生上有所作為的,只可惜他們的路走得有些問題,這些年雖然逐漸發展起了軍隊,但和北方政府和廖勇銳這樣的軍閥比起來還是相差甚遠。

至於他們能不能改變華國如今外敵林立,內部貧弱的局面還是有待討論的。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不同的歷史進程,喬微不想要打破這個進程,以後這個時代究竟該有誰掌權,都應該是百姓和時代歷史的選擇,喬微能做的就是幫助和教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進步青年們實現他們自己的願望。

她認為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科教事業遠比她自己一個人參加革命的取得成果更大!

這個世界不是她一個人的世界,而是所有華國百姓的家,究竟最終該如何應該是由華國百姓自己選擇。

對於喬微的化,聞爭鳴有些震驚,“你真的打算只做一個學者?”他不覺得這是最會審時度勢的外甥女的選擇。

“做學者不好嗎?”喬微對著聞爭鳴反問道。

“不是說不好,只是……”聞爭鳴遲疑地問道:“以你的手段,無論是在哪個政府當個政客都沒有問題。”而且是那種受人器重的政客,他以為以喬微研究時局就是為了有朝一日進入政權成為一名官員,從喬微查收南方政局到如今廖勇銳稱帝,喬微的分析針針見血,這種對時局的解析讓聞爭鳴嘆為觀止。這樣的能力不從政才讓聞爭鳴覺得不正常。

“我不喜歡當政客,也不喜歡從政。”喬微擺擺手道:“而且從政也不代表就能真正救國,你以為軍隊和武力就能真正挽救華國於危難嗎?”

“這話怎麽說?”聞爭鳴不明白。

“華國需要的是人才,是思想的解放。”喬微說道:“如今的華國,封建思想在百姓中根深蒂固,土地兼並嚴重,軍閥混戰,工業落後。”

喬微一邊說著一邊看聞爭鳴的樣子還不明白,隨後又道:“我們先說一個問題吧,如何建設一個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

聞爭鳴見喬微的跳躍性太快,一時間跟不上節奏,有些怔愣,他雖然沒當過兵但在霍輝的軍隊中也呆過一段時間,對軍隊之事還是有過了解的。

“無外乎武器先進,軍官指揮得當這兩點。”聞爭鳴想了想道。

“不,絕不僅僅是這兩點。”喬微搖頭,“就拿軍官來說,軍官想要指揮得當,就必須有充分的軍事理論知識以及分析能力,不敢說絕對但大部分的高水平的軍官都是軍校出身。對於軍官來說除了指揮才能,更要有訓練軍隊,嚴肅軍紀等方面的能力,其次也要和戰士肝膽相照,讓戰士信服等等,在戰爭中士兵的個人軍事素養和單兵作戰能力也是軍隊核心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接著說武器,如今的兵工廠多為前清遺留,各地軍閥中最先進的武器多為從西方列強手中購買。軍事武器上的落後,其實是我們工業上的落後,就拿冶煉鋼鐵來說,我們制造鋼鐵的水平就達不到生產先進武器的標準。”

“可我們在工業上的落後又是來源於什麽呢?”

“是因為我們沒有抓住西方的工業革命發展工業。”聞爭鳴答道,這點他還是清楚的。

“那我們為什麽抓住工業發展的機遇呢?”喬微又問道。

“是前清昏庸無能,閉關鎖國。”聞爭鳴說道,這是如今對前清批判的主流說法。

喬微搖了搖頭,“不,這是我國千百年來的重儒學棄百家的結果所導致的,當然前清在這種制度的弊端發揮到了極致。”

“工業之發展,在乎科學教育。前清上下視儒者為士,階級之最上,士農工商,工者的地位僅在商人之前,儒者更視工匠為賤民,這樣的社會地位和思想畸形,華國的工業怎麽會更好地發展?我們的武器裝備真怎麽能不落後。”

“所以,究其根本,華國在工業軍事和國力上的落後,取決於華國思想和教育的落後,只有解放思想,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放棄文科和儒學,選擇從事工業和其他的科學事業。”喬微說道,便是如今的民國,報考大學文科的學生也比理科學生高出一倍不止,出國留學的學生也很多都選擇文科,這未嘗不是受儒學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