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2頁)

剛出網吧,他就撥通了路軼的電話。路軼接起電話,陶燁把今天發生在網吧的事告訴了他。

“你準備去哪裏找程強軍?”路軼問。

陶燁攔了輛計程車,對著手機麥克風說:

“別管這麽多,我發給你個地址,趕緊過來。沈珠在的話就把沈珠帶上,老徐就別帶了。”

說完,陶燁把電話掛了,給路軼發過去一個地址。

這個地址是S市郊區的一個醫院,距離市中心四十多分鐘車程。

陶燁對這個醫院並不熟悉,但在網絡搜索引擎上可以看到,這個醫院已經廢棄二十多年了。

司機一邊開車,一邊和陶燁搭話:

“小夥子,這麽晚了,你去那兒幹什麽?”

陶燁沉默了兩秒,本來不想搭理司機師傅,但轉念一想,出租車司機是對這個城市最了解的一批人,於是便順著司機的話頭說下去:

“師傅,那個醫院咋了?”

出租車司機的嗅覺是很靈敏的,當他們一旦發現乘客有聊天的傾向時,他們就會從方向盤的掌控者,變成脫口秀舞台上的主角。

司機濤濤不絕地給陶燁講起了這個醫院的故事。

這個醫院是一個大企業的職工醫院。這個企業績效很好,職工人數眾多,因此這個醫院繁榮過很長一段時間。

不止企業的職工,那個企業附近生活的居民,平時也會到那個醫院看病。

說起這個醫院時,司機的臉上浮現出對繁榮過往的回憶。看得出,這個司機也曾去過那個醫院看病。

“最後怎麽倒閉了呢?是因為那個企業後來效益不好了嗎?”陶燁向師傅發出了提問,引導他繼續說下去。

司機長嘆了一口氣,慢慢說道:

“這倒不是……”

這個企業的效益一直都很好,兩三年前還搬遷到了高新區,擴大了生產規模。

而這個醫院是二十多年前倒閉的,根本不可能是因為企業的沒落才被關停的。

據司機師傅說,這個醫院曾經出過大事。

“什麽大事?”陶燁追問道。

司機師傅扭頭看了一眼陶燁,踩了一腳油門,出租車飛馳在S市新修好的高架路上。

“小夥子,一看你就不是S市本地人。這你都不知道。”

“這個醫院邪門得很,這事兒都登到報紙上了。”

S市的郊區曾是S市的工業區,當時那邊的居民人數比現在多得多。

因此,這家醫院的病人數量很多,甚至超過了市中心的一些三甲大醫院。

而就在二十多年前,這家醫院連續發生了幾次意外。

第一次是那年春節假期剛過,回鄉的工人們陸續返回了S市。當時流感肆虐,大批的病人湧入了這家醫院。

“這個流感可了不得,很容易發高燒,燒壞腦袋。”

司機師傅一邊回憶,一邊說道。

按理說,這家醫院的門診樓在當時算比較大的。

可誰都沒想到,那天醫院新進了一批醫藥器材,而倉庫管理人發了燒,沒有請假,也沒來上班。

來送器材的工人找不到交接的人,更不知道倉庫鑰匙在哪兒,就把幾十箱醫藥器材堆在了消防樓梯。

邪門得很,與此同時,醫院供病人上下的樓梯在粉刷。於是大部分的病人被不知情的保安引向了狹窄的,堆了幾十個大箱子的消防樓梯。

本來,在保安的引導下,這些病人都可以順利地通過消防樓梯的。

但人群中,不知道誰突然喊了一聲:

“有小偷!”

狹窄樓梯上的人群瞬間騷動了起來,人擠人,人推人。

第一個失足的人是抱著孩子的,她從樓梯上踩空,身體壓倒在後面的人身上。

然後,密密麻麻的病人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在樓梯上倒了一片。

踩踏事件發生得太快,保安連反應都反應不過來,事態就已經不可收拾了。

這件事情當時在S市引起了軒然大波,那些在踩踏事件中被踩得模糊不清的屍體被送到了醫院側門的廣場上,給家屬辨認。

在這場事故中,最終有三十七人喪生。

陶燁聽著這個被司機描述得繪聲繪色的故事,只覺得非常平常。

在哪裏都會有類似的慘案發生。

“這不就是場踩踏事件嗎?那醫院也不至於倒閉啊。”陶燁不理解,為什麽一場踩踏事件會讓這麽大的醫院倒閉。

司機斜了一眼陶燁,繼續說下去:

“可不止這些呐,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