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八章 李軒吃飽(第2/2頁)

而且李軒對各級軍將也沒虧待,賞銀額外厚重,所以全軍上下都皆大歡喜。

而就在全軍修整五日之後,李軒將四十萬兵馬中的將近一半都遣回原籍,只保留了其中較為精銳的十五萬人。加上十萬襄陽罪軍北進河南。

昔年晉太祖創建衛所軍制度,就是為了省錢,說是‘朕養兵數百萬,不費國家一錢’。可衛所軍的缺點之一就是不耐久戰,一旦遠離家鄉,戰力還會大幅度的下降。

那些南昌罪軍中,就更是彌漫著思鄉之情。

所以李軒很幹脆的將之遣散,他知道這些人即便被自己帶去河南,也幫不上什麽忙。

又三日之後,李軒在南陽附近,與南下的河南總兵方瑛匯合。

李軒對於方瑛在陜西一帶的進展還是很滿意的,此人統率二十五萬大軍出潼關,攻華陰。

在華陰一帶與沂王叛軍連戰數十場,都沒有敗績。只是受限於沂王經營的防線,推進遲緩。

沂王得到金闕天宮的資助,在這數月間不但喪心病狂的將兵馬擴充到五十萬,還征發民夫二百萬,在華陰,韓城與大慶關三處,打造了層層疊疊的營盤,還有長達數百裏的防線。

即便如方瑛這樣擅於攻城拔寨的名將,一天的進展也不到十裏。

李軒沒打算踏入這個坑,他看過繡衣衛給他發過來的軍情戰報,甚至還有道法映照出來的畫像。

知道即便自己過去,也不會比方瑛做得更好了。

即便他有火槍之利,面對那些高墻深壑也很無奈,頂多就是一天多推進五裏。

一天十裏與十五裏,對整個戰局大勢,不會有太大改觀。

槍械刀劍在含而不發,斬出之前才是最威懾人心的。

此時的李軒與神機營,就像是一把絕世寶劍,震懾天下。

可如果這把寶劍被陷住,或者給人以遲鈍的印象,反倒不利於這天下間的安定。

何況李軒離京數月,對五軍都督府與朝政的掌控已大不如前,他必須盡早回歸,按捺下京城中的那些暗流。

所以李軒與方瑛見面之後,就向他交待道:“除了神機營之外,這些兵馬你帶入關西,潼關那邊我就不去了。”

方瑛聽了之後,不禁微微錯愕:“郡王殿下是準備回京?可吾等諸軍,都期待殿下已久。”

“期待我做什麽?想著我過去之後,將沂王軍一舉蕩平?那麽國朝還要你等這些軍將何用?”

李軒冷冷的瞪了方瑛一眼,見方瑛臉上現出羞愧之意,這才收回視線:“華陰方向的戰事,由你全權負責,注意要與太原總兵配合作戰。你現在的首要之務,是幫助山西兵馬渡過黃河。只有你們一南一北,互為犄角,才能事半而功倍。

也不要急於求成,給沂王軍可乘之機。朝中有我在,你們無需顧忌朝中公議,也無需擔心糧草資財。”

他認為沂王叛軍,其實不一定非得用軍事手段解決不可。

如果金闕天宮手裏幾千萬石糧食還在,那麽大司命勾動北方寒潮,自是一條良策妙計。

可問題是這些糧食,已經被羅煙他們一把燒了,那情況就截然不同。

不過這些話,他沒必要對方瑛言明。

且如果不維持強大的軍事壓力,也沒法逼迫虞見深擴軍,消耗此人手中的糧草。

“末將明白!”

方瑛神色一凜:“殿下放心,短則三月,遲則半年。末將一定能推進至西安城下!”

此時他的面上,又顯出了些許遲疑之色:“末將聽聞麓川宣慰使思任法又反了?”

李軒就又側目看了他一眼:“此人在數日前,連續侵占了雲南一帶諸多營塞,舉兵二十七萬攻向大理。不過數月前,我已命沐王府與雲南指揮使司嚴加防備。

又令廣西,四川,貴州三地增兵十七萬,防禦麓川思任法的侵攻,那邊短時間內問題不大。”

方瑛這才神色一松,他聽出李軒暫時無意對麓川用兵,目前只是防禦為主。

此時李軒又神色一動,詢問方瑛:“方總兵,你在雲南一地征戰十數年,熟知麓川那邊的情況。你可知思氏土司,究竟是哪來的那麽多銀錢,哪來的那麽多的糧食?”

思氏土司掌控之地還不到半省,人口則不到一百萬。可在與朝廷連年征戰的情況下,卻能擁有充足的錢糧養軍,且軍械充足。

方瑛聞言,就不禁面色微青:“是交趾國與大緬國在援助思氏,尤其是交趾。自我朝十數萬將士喪生交趾,不得不從交趾退兵之後,那邊可能是擔心我朝報復,或者再次進兵,重建交趾布政司,一直都在挑唆我朝邊疆土司生事。交趾那邊有大片的良田沃土,據說還一年三熟,自然錢糧充足。”

李軒的眉頭,頓時微微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