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二章 天欲亡其國(第2/3頁)

他們也不會管南面的遼東平原是屬於誰家,反正只是口頭臣服,無論是臣服於蒙兀,還是臣服於大晉,對他們來說沒什麽區別。

而就在朝廷宣布重建‘奴爾幹都指揮使司’之日。朝廷上下都為之沸騰,群臣都振奮不已。

王源這一次東征的戰果其實不大,一路斬下的人頭都不到千顆。

可這是土木堡之變以來,大晉第一次收服失地,意味著大晉的國力正在恢復。

此時雖還有沂王虞見深禍亂西北,可朝中有識之士卻都不甚在意。

無論民心,地勢,還是軍力,沂王虞見深都不占優。這位唯一能依仗的,就是所謂‘昆侖派’的支持。

這個域外道門,不知怎的就冒出了數十天位,一力支持虞見深割據陜西。

可此時的西安,北有陜西都指揮使司(甘肅)與固原鎮,東面則有河南總兵方瑛,太原總兵郭泰堵住了潼關與河南府,兵鋒難以東出,只能偏居一隅,難以影響天下大勢。

所以朝野內外,一片朝氣蓬勃,顯出蒸蒸日上之勢。

不過到十月底,朝廷就發生了兩樁大事。

一是南方各地都上報歉收,請求朝廷減免今年的錢糧征收。

二是八月份大晉遣往交趾國與大緬國,斥責兩國援助麓川土司禍亂晉土一事的使者,都陸續從南面返回。

兩國的態度不盡相同,大緬國那邊恭恭敬敬的將使者送出國土,保證再不會與麓川勾連。

交趾國則是拒不承認,並將大晉使者驅趕出境,在朝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李軒安排的海船隊,也沒能如願從交趾國與占城買到多少糧食。

他們的海船在河內上岸即被驅趕,只能借助交趾地方豪強之力,走私了一些糧食上船。

至於占城那邊,則是無糧可供。

只因交趾國王黎元龍已兵臨占城,兩國之間已交戰數月。

李軒頗為驚訝,占城原為漢代所置日南郡的象林縣,位在交趾之南(越南南部)。

那邊也是一片沃野千裏的膏腴之地,一年三熟的占城稻,就是出自於此。

原本在他的預計中,如果在交趾買不到糧,那就以占城為備選。

李軒當即將出使交趾的鴻臚寺少卿與彭八百急招入京,詢問詳情。

這次前往交趾國的海船隊,就是由彭八百主導。

彭富來的這個老爹,不但是橫行兩淮與南直隸的大鹽商,在海外貿易中也頗有份量。

這次朝廷購糧,彭八百登高一呼,當即海船雲集。

可惜的是,這次彭八百組織的船隊雖然錢沒少賺,可糧食卻沒能帶回多少。

當二人面見李軒之時,那位鴻臚寺少卿羞愧無比:“其實交趾國的朝臣,最初對下官的態度還是很不錯的,禮敬有加,且已允諾斷絕對麓川思氏土司的支助。

不過在九月之後,他們忽然間態度大變,之前負責接待下官的交趾禮官先是對我避而不見。隨後他們的國主又將我招入朝堂,厲聲訓斥,以下官輕慢無禮為由抽打了下官整整十鞭,然後強行讓力士扭送,將我驅趕出境!”

鴻臚寺少卿在羞愧痛恨之余,也怒火填膺。

作為上國使臣,他在交趾國卻遭遇到這樣的奇恥大辱。

鴻臚寺少卿自覺無顏見朝廷百官,入京的這些時日,他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百官鄙薄,群臣譏諷。

這讓他甚至有了輕生之念,如果不是要就自己的差事述職,做一個了結,他現在就已投湖自盡。

李軒的面色清冷:“那麽你可知交趾國態度大變,是什麽緣由?”

“殿下!”鴻臚寺少卿章隼深吸了一口氣:“下官世代書香門第,是知禮之人,這次出使交趾,絕無傲慢不遜,以大淩小之舉,一切都是以禮相待。

唯獨在九月初的時候,下官拒絕了交趾禮官請求朝廷冊封交趾王為‘安南國王’之議,可此事大晉已嚴拒交趾多次,應當不至於將之激怒。所以交趾國之變,應該不是我們使團的緣故。”

此時他稍稍猶豫:“根據彭兄打探得知,在九月中旬,有中原人士秘入交趾王宮。之後交趾王不但將我們使團驅逐,更在不久之後起兵征伐占城。”

李軒微微頷首,然後就看向了彭八百:“彭叔您怎麽看?”

“應當就是那金闕天宮,也就是所謂的昆侖派。”

此時的彭八百,在李軒面前卻不敢自居長輩,他抱了抱拳:“如果我猜測無誤,金闕天宮應該是許諾了交趾王助其攻伐占城。

還有,近日交趾與占城等地糧價暴漲到二百文一石,我推測是金闕天宮在交趾與占城等地大肆購糧,推高了糧價。”

李軒愣了愣神,然後竟不怒反笑:“有意思!這真是天欲亡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