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4頁)

謝瀟南說:“下車之前爪子別亂摸。”

溫梨笙應:“哦。”

謝瀟南又看了一眼折在溫梨笙身上的第三條錦帕,而後閉上眼睛靠著車壁假寐,不再與溫梨笙說話。

溫梨笙安安靜靜的吃著,吃了兩個半就已經飽了,勉強把第三個吃完之後她是實在吃不下了,又惦記著謝瀟南不準她的手亂摸,於是半擡著手靠在座椅上,發出一聲吃撐了的嘆氣。

馬車慢慢停下,喬陵在外面道:“少爺,到了。”

謝瀟南睜開眼睛,就看到溫梨笙可憐巴巴的望著他,嗚嗚咽咽道:“我實在吃不下了,能不能別讓我去豬圈。”

謝瀟南:“……”

溫梨笙提著兩個黏糊糊的爪子下了馬車,一擡頭發現不是到千山書院,而是一座屋宅前。

宅門很是氣派,這是當年溫浦長被分到沂關郡做郡守的時候皇上賞賜的宅子,只是溫浦長喜歡溫家老宅那個地段,於是這宅子就一直擱置著,但幾年就要翻修一次,而今檐下的牌匾掛上了“謝府”二字。

謝瀟南入沂關郡以來,就住在這裏。

跨過門檻,穿過有兩根大柱子的門堂後,視線就變得豁然開朗,一個寬闊的庭院出現在眼前。府中沒有侍女,只有四排護衛守在院中各處,還有幾個零散的下人,見到謝瀟南之後皆低頭行禮。

“給她打盆水凈手。”謝瀟南隨口吩咐道。

下人走到溫梨笙面前,恭敬道:“姑娘請隨小的來。”

溫梨笙看著謝瀟南穿過庭院往後方走去,然後跟著下人走到了房中稍坐,一盆清水就端了上來,給她洗凈了手上的甜水。

她狀似隨意的問道:“你是跟著世子從奚京來的嗎?”

下人一邊收拾一邊道:“是。”

溫梨笙甩了甩手上的水,湊過去小聲問:“世子這般天人之姿,在奚京肯定傳聞不斷吧?有沒有京中哪家貴女與他關系很近的?”

下人眼皮子都不擡一下:“小的久居府內,並不知外界傳聞,姑娘暫坐,小的先行告退。”

說完就端著水出門而去,動作利索極了。

溫梨笙覺得無趣,這些人嘴巴太緊了,一點消息都問不出來的。

她百無聊賴的在屋中坐了一會兒,正想著要不要出去逛逛的時候,謝瀟南便走來,身上換了千山書院同一的雪青色衣裳。

這衣裳的顏色很像朝陽初升時的那縷薄霧,薄霧覆在謝瀟南的身上將他的眉眼襯得精致非常,陽光灑下來的時候驅散了他周身的冷冽氣息,頗有一股夏日裏的勃勃生機。

他站在門邊,對溫梨笙道:“走吧,勤奮好學的溫聰明。”

溫梨笙跳下椅子,小跑幾步到了謝瀟南的身邊,笑嘻嘻道:“除了沈嘉清,還是頭一次有人誇我聰明。”

謝瀟南有些懶散:“你想明白了這是不是誇你。”

溫梨笙厚著臉皮道:“我不管,這就是誇我。”

兩人一同從謝府出去上了馬車,車裏的兩大箱甜米粽已經被搬下去了,像是添置了新的冰塊,整個馬車十分涼爽,將暑氣隔絕在外。

馬車行過幾條街,停在千山書院的門口。

前世溫梨笙與施冉打了一架之後就被調到了長寧書院,從那之後就再也沒去過千山,前段時間沈嘉清在這門口跟別人起沖突,當時光顧著看熱鬧,也沒怎麽注意。

千山還是以前的老樣子,坐落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門口一塊兩人高的石像,石像是個滿臉胡須的人,左手持著書卷,右手握著長/槍,一派威風凜凜的模樣。

石像後方有一塊長而高的青石,石頭上刻著鮮紅的四個大字——千山書院。

石頭後方幾丈之遠,則有一座非常氣派的學府,兩扇巨大的門敞開著,赤紅的柱子左右而立,雕刻著龍飛鳳舞的兩行字: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這便是被譽為北部第一學府的千山書院,建成六十余年,出過不少進士狀元,當年溫浦長也就讀於此。

正趕上下午開課之前,不少人往學府中去,遠遠看見馬車來了就讓出一大片空地來。

謝瀟南在千山讀書也有段時間了,他從不曾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份,所以千山學府的人基本都知道這位是謝家的世子,但因為他不喜說話,平日裏面上也沒什麽表情,以至於很多想攀談的人都望而卻步。

見到他的馬車都要躲得遠遠的。

馬車停在石像的正前方,許多路過的學生都停下了腳步張望,就見車簾從裏面被拉開,然後溫梨笙背著小書箱從上面蹦了下來,臉上帶著笑,嘆道:“千山書院,好久不見了呀。”

周圍駐足觀望的人無不大吃一驚。

緊接著謝瀟南也從馬車上下來:“別站這擋路。”

溫梨笙往旁邊錯了兩步,笑著道:“多謝世子爺帶我一程,我以前就讀千山,這裏的路我熟悉的很,就不與世子一起了,我自己去找個地方學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