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5頁)

溫梨笙頓了一下,接著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要成五行之陣這三要素則一個都不能少,其需要繁冗的推算和排演,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等來一日這樣的時機,所以皇上您布下再多的活人棺都沒有用,若時機不對,則全為白費。”

溫梨笙說完最後一句,自己都怔了一下,心說我他娘真有才,編著編著還押韻起來了,日後可以往詩人的方向發展,我確實有那個天賦。

連溫浦長都嘆為觀止,未曾想溫梨笙居然編得出這樣的話。

皇帝聽得一愣一愣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些相信了,只見他臉上的表情有那麽一會兒呈茫然狀,而後才逐漸斂起神色,問道:“你是如何得知這些?”

溫梨笙道:“皇上不是都知道嗎?是景安侯世子告訴民女的呀,民女不過是從沂關郡來奚京不久,哪會知道這些事。”

“謝家……”皇帝將這兩個字碾碎在唇齒間,而後又問:“你白日裏分明說這是神跡,說你是被天神選中之人,所以才知曉這些事。”

溫梨笙便道:“那皇上更喜歡哪一種說法呢?這兩種說法對民女來說都沒有區別。”

皇帝似乎又被她的話給氣到了,這次咳嗽得比上次還要厲害,幾乎直不起腰來,一聲聲從喉嚨裏發出來,聲音粗糲刺耳,令人聽了十分難受。

說兩句話就要咳個半天,幸好前世謝瀟南造反造得早,再晚個兩年這皇帝自個就駕崩了,都不用別人來打。

這次咳得時間格外長,一聲疊著一聲,整個大殿裏都是他的咳嗽聲,溫梨笙聽著聽著都害怕他硬生生把肺給咳出來。

許久之後,皇帝才慢慢停下,指著溫梨笙怒道:“你敢糊弄朕!”

溫梨笙趕忙給他磕一個頭,說道:“皇上息怒,民女不敢糊弄皇上,此前所言非虛,民女正是神跡天選,通古今曉未來,所以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

皇帝道:“如此神通廣大,那朕問你,當年先帝駕崩,留下了兩道遺詔,其內容分別是什麽?”

溫梨笙都不用去猜,就知道皇帝問這個問題的原因。

他自始至終根本就不相信溫梨笙口中所說的“神跡”,只不過是想借她的口打探謝家的情報網到底深入到哪一步了,在他身邊滲透了多少,查到多少消息。

其實這個時候再問這種問題已經沒有意義了,看著半夜大動幹戈的戒備模樣,也不難猜出以慎王為首的一眾反軍很有可能此刻已經站在皇宮大門之外,就等著一聲令下攻進皇宮了。

但既然皇帝問了,加之這題溫梨笙正好會,於是回答道:“回皇上,當年的兩封遺詔中,一封是將皇位傳給當今慎王梁懷瑾的傳位之詔,一封則是將皇上您封為康王的封位之詔。”

“砰”地一聲,皇帝狠狠拍了下桌子,面色陰沉可怖,死死地盯著溫梨笙。

她說的都是實話,當年謝瀟南登基之後下令修改國史,當中就揭露了當年的傳位真相,那兩封遺詔被如今的皇帝擅自調換了姓名,從而也互換了身份,讓本該落在梁懷瑾頭上的皇位落於他皇兄之手。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修撰新國史的人,正是新被提拔的胡書赫,當年沈嘉清與他關系頗是不對付,不知道為何到了後來兩人關系好了很多,便經常在閑暇的時候去翰林院找他,有次將溫梨笙也帶去了,正好碰上胡書赫在修撰遺詔這一段的國史。

當時沈嘉清還與胡書赫因此事爭執了兩句,這才讓溫梨笙印象頗為深刻。

許是皇帝一早就打算殺了溫梨笙和溫浦長二人,所以盡管溫梨笙說的話讓他看起來非常震怒,但不一會兒他的情緒又平緩了許多,譏誚地勾起嘴角,“當真如此厲害?”

溫梨笙不知道他這話是在誇獎她還是誇獎謝家,只不過看這皇帝一副半死不活的欠揍模樣,溫梨笙決定給他來一劑猛藥,她笑眯眯道:“皇上謬贊,自從民女受了神跡之後,上到家國大事,下至雞毛蒜皮,沒有民女不知道的。”

“說來聽聽。”皇帝應允。

溫梨笙說:“家國大事上,民女就知道皇上在五年前就已經有了動謝家的心思,所以提拔了一個名叫董廉的武將,將他安插在景安侯的麾下,品階一直不高,但每回景安侯出城辦事,董廉都會跟在其中。”

董廉被提拔上來之後,一直是從四品的武將,盡管他一直在謝岑手下做事,但並不出名,就連謝瀟南對他的印象也不深刻,所以之前溫梨笙曾問謝瀟南可曾見過孫鱗的表親時,謝瀟南說不曾。

實際上他見過,只不過並不知道董廉是孫鱗的表叔而已。

正是因為董廉這條暗線埋伏得好,才導致他後來的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將謝岑殺死不說,還險些將謝瀟南逼上了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