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我是宅鬥文女主的貴人[14](第2/3頁)

俞玨命人將莊王拿下,然後又以皇帝的名義召集文武百官連夜開會。

文武百官收到急召後,哪怕畏懼今夜的驚變想抱病不去,看著來召見他們的那些士兵甲胃上的血跡和鋥亮鋒利的武器,一個個都非常從心的穿上官服,在暴雨中連夜入宮。

召集朝臣開會這種事,已經當過很多次皇帝的俞玨那是駕輕就熟,都不需要皇帝提點什麽,就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

皇帝看得一陣震驚又羨慕,因為他初登基時也沒有俞玨這樣遊刃有余的,第一天上朝都慌得一批。

皇帝坐在俞玨早早為他準備好的輪椅上,輪椅就放在龍椅的旁邊,而俞玨則是堂而皇之的坐在龍椅之上。莊王則是被牢牢捆綁住跪在下面。

文武百官看見這一幕,頓時驚呆了,今夜出現宮變的消息他們都是知道的,可他們都以為造反的是莊王,今夜來金鑾殿上見到莊王坐在龍椅上他們都不會驚訝。

但沒想到,被綁起來跪在下面的是莊王,結果坐在龍椅上審判莊王的不是皇帝,而是莊王他兒子?

眾人都驚呆了,這是什麽情況?莊王到底是造反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文武百官都拿目光去看坐在龍椅旁邊輪椅上的皇帝。

皇帝面露苦笑,道:“來人,宣旨!”

最得皇帝信任的內侍監站了出來,手上拿著一卷聖旨,緩緩的打開,高聲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聖旨上先是嚴厲的斥責莊王造反謀逆殺害皇子重傷皇帝的行為。

早在俞玨入宮之前,莊王的人就已經殺向了後宮,最得皇帝寵愛的六皇子也是死得最早的。十四皇子和十六皇子倒是因為年幼沒有威脅,留得一命。

然後聖旨上又誇贊了俞玨大義滅親的救駕行為,皇帝以自己殘廢兩個年幼的皇子不堪重任為由,將皇位傳給了外甥謝俞玨,並讓外甥改隨母姓。

關於改姓這一點是皇帝強烈要求加上的,俞玨對姓什麽沒什麽意見,因為穿越這些小世界裏他的姓氏都是虛的,他真正的名字就叫‘俞玨’,他就姓‘俞’,只是小世界裏的這些他我會因為身世不同多了一個其他的姓氏。

俞玨看在皇帝堅決要求,以及自己改姓後繼承皇位會更順利的份兒上,就答應了下來。

至於強烈反對的莊王?沒人在乎他的意見。

莊王之前還能安慰自己,再怎麽樣好歹這江山改姓謝了,結果現在俞玨改隨母姓,自己孫子也要改姓,那他謝家豈不是要斷子絕孫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俞玨這樣對姓氏看得開的,古人尤其重視姓氏和傳承,俞玨答應改姓之後,皇帝立馬就把他當成自家人看待了,而不是之前那樣雖然是親外甥但還是當成外人看待的。

皇帝下達這份聖旨,也下達得不是那麽不情不願了。

聖旨宣告完畢後,皇帝看著鴉雀無聲的文武百官,喝道:“還不拜見新帝?”

內心懵逼的文武百官只能下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俞玨平靜的道:“眾卿平身。”

一旁的皇帝看著俞玨那淡定自若的樣子,心裏確實有些佩服,當初他剛登基時,被文武百官高呼萬歲,他激動得險些控制不住的自己的情緒原地蹦跶起來,那種被人所有人跪拜的滋味實在太迷人了,也難怪那麽多人都渴望著至高無上的皇位和權力。

結果俞玨卻表現出一副‘這沒什麽大不了的根本無法動搖我的內心’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他一點兒也不稀罕當皇帝呢,居然這麽鎮定。

皇帝心中深深的嘆了口氣,本來他還有點其他的小心思的,現在看來,那點小心思還是盡早打消得好,他這個外甥可不是什麽省油的燈,連當皇帝都能這麽鎮定自若。

俞玨在文武百官叩拜之後,算是初步定下了名分,然後他接下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皇帝為太上皇,封太後為太皇太後,封長公主為太後。

太上皇和太後是親兄妹這種情況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生,眾人心中都覺得有些怪異,但誰也沒敢提出來。

在冊封了長輩之後,俞玨又冊封自己妻子徐別枝為皇後,兒子為皇太子。

封賞那些跟隨自己的有功之臣,秦易這個年輕小將眨眼間就被封了侯,身份地位還在自己戎馬一生的父親秦仲之上。這就是壓對寶獲得從龍之功的好處。

俞玨口中念出來的一個個有功之臣的名字,眾人這才驚覺,這些人在他們的印象中有許多都是皇帝或者是莊王的人,結果全特麽的早早就倒向新帝了。

就算是那些後知後覺的人,也知道這位能以公主之子身份登基的新帝絕對非等閑之輩。

在封賞完畢之後,俞玨面臨的就是該如何處置莊王這個問題了。

說實話他來處置莊王並不好處置,雖然他並不在乎莊王死活,但在這個以孝道治天下的古代,子殺父,哪怕是冠以大義滅親的名義,依舊會影響他的名聲,為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