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3頁)

武威郡公家是小公子和女郎都在,小公子承父萌,人稱小將軍,一出生就榮封遊擊將軍的虛職。元小將軍尚未成人,十幾歲的少年,意氣風發,正和妹妹惠敏縣君在一處水榭上說話:“你看見她,不要往我面前引,我同武安侯家的小公子們約好一起喝酒,要是不怕哥哥被人笑話,盡管來尋,下次你再想出門逛街,哼哼。”

江南郡公家的女兒明婉縣君豆蔻年華,江南郡公有意與武威郡公聯姻,私下商議過,此事只兩家少數人知曉,外人一概不知。

惠敏縣君十二歲,還是個半大孩子,下意識扮鬼臉沖哥哥威脅道:“你不帶我出門,我天天請她到家裏來,等回了西北,我還要請她來做客長住。”

元小將軍擡巴掌晃了晃,似笑非笑:“哥哥天天揍你。”

惠敏縣君朝另一邊坐,選擇用氣憤的背影面對哥哥虛晃的巴掌。受迫之余,尚有余力保持西北世家的傲骨,全是為了不被長安城的仕女們小瞧,連生氣都格外隱忍。外來的世家女,最怕被人視作不知禮數的鄉巴佬。

元小將軍的巴掌合在一起,點點頭稱贊妹妹:“這才像個縣君,長安的水米養人,真養人。”

惠敏縣君氣了一會,元小將軍早就離開,家裏的婢子們在亭下站立,曬得大汗淋漓。此處不算幽靜,陰涼處又有好風光的亭榭各有主人,惠敏張望了一會,終於等到不算熟的熟人明婉縣君。

明婉縣君大惠敏三歲,自幼通曉詩文頗有才氣,傳出名的才女中,有她一個。兩人互相問候過,還沒坐下,明婉縣君唇邊緩緩流出一首清麗婉約的七言詩,惠敏捧場贊道:“好。”至於好在哪裏,她也不知道。

婢女鋪開紙張捧出墨硯,明婉縣君的一首賞荷詩,就此寫就。惠敏品不出詩的好,但這手秀麗的字,她還是能賞識一二。

“要是哥哥見了,也會說好。”惠敏丟出一句自以為明婉縣君會喜歡的話。

兩家就要聯姻,從無往來的兩家郡主當然也要交好起來,這交好,從兩家初到長安之時便開始了,目前為止,只能說進展一般。一個嬌慣的孩子,和一個恃才傲物的才女,是說不到一起去的。

為了拿話臊哥哥,惠敏樂此不疲創造明婉和元小將軍的“偶遇”,但她其實是不太樂意和明婉待在一起的。這位有可能成為嫂嫂的縣君,張嘴閉嘴都是書裏的詩文經理,凡事都要往風雅上靠,說不上兩句就要引到人物什風俗出處,像是不這樣,就顯不出她的博古通今。

此刻這位才華橫溢的縣君,正以矜持高傲的口吻謝絕了惠敏的奉承:“閨中之作,怎能流傳到外男耳中?妹妹擡愛,日後莫要再說這樣的話。”

對於這門潛在的婚事,美貌多才的明婉縣君同樣不太熱情,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元小將軍雖然年輕俊朗,出身威震邊關的武威郡公家,武威郡公是實際掌權的西北之主沒錯,可元小將軍只是武威郡公家的長公子,日後能不能襲爵郡公,還不一定。

明婉為自己待價而沽,認為父親太過著急,若能直接婚配一方掌權郡公或是皇親國戚,豈不更好?

嫁妝豐厚的明婉縣主,渴望在長安挑中一門更合適的婚事,何為合適?權大勢大,比威震邊關的武威郡王家更顯眼的人家。這樣的人家,在長安不多,但也有那麽幾個,比如說風頭鼎盛的齊家,比如說連年被打擊依舊實力不可小覷的關隴八姓之首崔家,又或者更進一步,許婚皇子。

太子已經大婚,可太子側妃的位子虛位以待,再就是余下四個皇子,那個傻的不要能,其他三個都還沒有大婚……明婉心中嘆息,或許她可以另許,但武威郡公要聯姻,族中沒有比她身份更高的女郎,父親要許人,只能許她。

涼亭賞蓮不過一盞茶的功夫,被迫得知了三個賞蓮典故的惠敏頭疼不已,不得不主動提出到處走走。

各處亭台皆有女眷嬉笑遊玩,兩位縣君認識的人少,沒有人引薦,又沒有長輩在身邊,行步動步間不得分寸,怕露怯又怕言語冒犯人,只和認識的女郎一處玩耍,待上片刻,惠敏說要尋元小將軍來射彩頭,明婉便陪她去。

走過一處太湖石,正要上小橋,忽然一陣鑼鼓聲傳來,大道上遠遠駛來一隊侍衛,其後一擡大轎,金頂銅寶,瓔珞飄蕩,彩縵繡簾處描鸞描鳳,轎身鑲無數寶石明珠,光華燦爛,竟讓人一時無法直視,眼睛閉上一閉,方能正視。

轎前孔雀寶扇相間,流蘇寶蓋緊隨轎後,並有華幢六面,捧幢者皆著七品內侍服色,兩排宮裝侍女隨侍轎旁,這是皇家的儀仗。

大轎從紅氈上擡過,軒閣亭台遊玩的女郎們聽到鳴鑼聲,雖然嬉鬧並未完全停下,但無一人繼續懶坐,從陰涼處走了出來,站到遮陽油傘底下,等候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