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興化府, 知府衙門後院。

書房之中,日頭透過窗扇照了進來,搖椅上躺著一個略有幾分肥大的男人, 正搖搖晃晃的,閑適極了,屋裏的地上擺著冰盆, 多少降了降屋內的熱度。

搖椅旁邊站著個小丫鬟,輕輕地搖著手中的扇子, 替搖椅中躺著的人送來清涼的風。

這般歲月靜好了沒多久,屋外就傳來一道謙卑的聲音:“大人,學生趙勤求見。”

搖椅中的男人聽見聲音, 眼皮都沒有擡一下,只“嗯”了一聲,又懶散地道了聲:“進來吧。”

屋外的小廝聽見這道聲音,才替趙勤掀開簾子,將他讓了進去。

趙勤許是方才頂著日頭一路走過來的,額頭上被熱出了汗, 一進書房, 迎面而來的涼意頓時讓他心中舒服地喟嘆了一聲。

不過面上卻沒有什麽變化, 依舊很是恭敬,也不管搖椅中的人是不是睜著眼睛, 還是躬了身子,拱手行禮,口中道:“學生見過大人。”

直到此時, 孔建安——也就是搖椅中之人, 才掀起眼簾, 許是太胖了的原因, 一雙本就不大的眼睛即便睜開了,也並不如何大,甚至像極了兩條縫。

“趙勤啊,剛從哪兒來啊?”

他大概是被熱得有些困頓,聲音都懶洋洋的。

趙勤聞聲便道:“回大人的話,學生剛從外頭打聽消息回來。”

他這話說罷,孔建安還是沒什麽太大反應,顯然是興致缺缺。

趙勤心下無奈,暗道自己當初怎麽就選了這麽個人跟隨呢,但想歸想,口中還是不由得主動交代:“是關於那位,剛被陛下任命為興化府通判的沈大人——沈伯文的消息。”

他自稱學生,其實並不真的是孔建安的學生,若說起來,他也不過是個落第舉人,沒什麽資格稱呼正兒八經的兩榜進士,正四品的知府為老師,而且自己鄉試的時候,孔建安也並非是自己的座師,這般稱呼,也不過是為了套套近乎,類似於晚輩,屬下這般的自稱罷了。

聽到“通判”兩個字,孔建安總算是有了反應。

搖椅也不搖了,雖然還沒坐直身子,不過總算是把眼睛又睜大了點兒,從鼻腔中哼了一聲。

他從一邊的小幾上的果盤中拿了顆龍眼,慢條斯理的放入嘴中,吃完之後,把核吐了出來,才總算是出了聲:“說說罷,你都打聽出來什麽了?”

孔建安只不過是懶散,並不是傻,若真的傻,當然也做不到大周的四品官。

既然不傻,自然知道“通判”這兩個字的分量。

趙勤聞言,心下總算是松了口氣,開始將自己這段時間通過一些京都的友人們打聽來的消息一一道來。

他雖然科舉上的運氣不太好,不過除了這點,他在算學上頗有一套,屬於是孔建安的錢袋子師爺了,而且在打聽消息上卻頗有一手,三教九流,各處各地的朋友都有一些,故而他能留在孔建安身邊,全靠這兩個優點。

“回大人的話,咱們這位新通判,來頭可不小啊。”

“細說。”

趙勤輕咳了一聲,才繼續道:“沈伯文,字延益,籍貫是南直隸廣陵府長源縣,癸卯年的榜眼,鄉試座師是長公主駙馬範學士,會試的座師則是褚閣老,殿試之後便被陛下親點進了翰林院,據說頗得範學士與蘇掌院的賞識,被薦到陛下跟前,為皇長孫講學。”

聽到這兒,孔建安面上閃過一絲不耐煩,畢竟他自己也是堂堂的兩榜進士出身,現下聽到關於沈伯文的這些消息,還不被他放在眼裏。

趙勤一見便知他這是不想聽了,畢竟自己方才說的這些,並不如何關鍵。

關鍵的則是:“除了這些之外,學生還打聽到,他的妹妹嫁給了謝閣老的幼子,也就是癸卯年的狀元謝之縉,亦是他的同年。”

這個消息倒是讓孔建安來了精神:“這沈伯文,難不成也是出自什麽我沒聽過的世家不成?”

趙勤搖了搖頭,“並非如此,甚至他還只是個出身鄉野的農家子。”

“農家子!”

孔建安聞言就笑出了聲,仿佛聽到了什麽笑話一般,笑個不停。

笑罷之後,他才道:“這就是你說的大有來頭?趙勤啊,你是不是被這興化的太陽曬昏了頭?”

“大人明鑒,學生並非胡說八道。”

趙勤卻沒有笑,面上神色反而還嚴肅了幾分,“他的授業恩師,是韓輯,韓先生。”

他話音落下,孔建安面上殘存的笑意頓時凝固了。

半晌過後,他才緩緩開了口,語氣中帶著疑問:“真是那個韓輯?”

趙勤點了點頭,又道:“的確是那一位,聽說沈伯文就是他在廣陵府收的弟子,只教了一年,便從一個鄉試落榜三次的舉子,成了解元。”

“那還挺厲害的啊。”

孔建安不由得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