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沈蘇在原地又坐了一會兒, 直到隔壁又開始說起旁的事情,她抿了抿唇,幹脆站起身, 動作極輕地沒有發出什麽動靜來,趁豆綠還沒有回來,便直接下了樓梯。

正好在樓下碰上了提著兩包點心正準備上去的豆綠。

“奶奶, 您怎麽下來啦?”

沈蘇不好說自己不想讓隔壁的人回頭察覺到談話被人偷聽了,只面上若無其事地道:“突然有點兒想萌萌, 便想回去了。”

豆綠聞言,絲毫沒有起疑,笑道:“您就是疼小姐。”

說罷, 便道,“那奴婢先去把賬結了,您在這兒稍等片刻。”

沈蘇“嗯”了一聲,輕輕點頭,心卻還跳得厲害。

她還在想自己方才聽到的那件事,興化府的私礦, 竟然與燕王府的人有關系?大哥會不會因為這件事被他們盯上?他究竟知不知道這件事?

她不由得擔心起來。

先前聽相公說起過近來朝堂上的風向, 提到過燕王如今風頭正勁, 前段時間還在西北邊打了幾場勝仗,雖因內帷不修被禦史彈劾了好幾次, 但都被陛下輕輕放過了。

遠的不說,成了年的皇子,理應就藩, 可燕王卻半點兒就藩的風聲都聽不見,

也不知是不是幾場勝仗給了他莫大的依仗, 聽說前段時間還頂撞過皇後娘娘, 雖然被陛下罰了閉門思過,最後也不了了之了。

沈蘇自從嫁入謝家之後,也隨婆婆參加過不少宴會,也陪著進宮過幾次,見過皇後娘娘,是個極溫和的人,聽說陛下對娘娘一向很是愛重,可……

她心裏亂七八糟地想著,但最擔憂的還是自家大哥的事。

豆綠動作很快,結完賬便扶著她回了馬車上,姚黃那邊也已經將給自家小姐打好的首飾取了回來,已經從豆綠嘴裏打聽清楚為何這會兒又要回去了,上了馬車便不由得打趣道:“小姐一時半刻都離不了您,您平日裏嫌棄得緊,這不是也離不得小姐嗎?”

沈蘇不想被她們看出不對來,聞言便真心實意地嘆了口氣,道:“誰說不是呢?”

她平日裏脾氣好,丫鬟們也願意同她親近,此時聞言便都笑了起來。

至於此刻她心裏在想什麽,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

興化府,沈伯文招撫流民的事很順利。

蓋因前期與現在他的預防與賑災工作做得十分到位,百姓們對他都很是信賴,久而久之,連跑到這邊討生活的流民們也聽說了他的名聲,知道他與先前那些不好的官兒不一樣,是個能幹人,也會為他們百姓考慮。

因而他在招撫興化府流民的時候,並沒有遭到什麽太大的阻力。

這就是對本地父母官的信任。

頭幾天他親自坐鎮,前來登記的流民們簡直踴躍又乖順,看呆了布政使派來的人。

私底下不由得跟自己的隨從議論起來:“就算是福州府招撫流民的時候,也沒像這兒這麽順利,我還當大人太過重視這個沈延益了,沒想到他居然這麽有本事。”

隨從只能笑著附和,沒敢說自己也覺得挺離譜的。

沈伯文這邊的工作進行得順利,福建布政使這個做上司的自然也高興滿意,待到差不多的時候,便上了折子,替他請功,自然也含蓄地將自己的功勞也提了提。

景德帝收到這封折子的時候已經將近年底了。

看到這邊的事順利,他自然高興,可一想到南陽府那堆爛攤子,他又不由得覺得糟心起來。

他現在還沒有給南陽府指派新的知府過去,一來是暫時沒找到合適的人,二來也是因為那邊的情況有些復雜。

景德帝作為皇帝,自然對手底下有哪些能用的人一清二楚。

南陽府剛經歷了大旱,饑荒,叛軍這幾件大事,當地百姓說是驚弓之鳥也並不為過,他內心雖然痛恨那些叛軍,對其他的百姓還是有幾分憐憫的,自然想挑一個最為合適的人去安定那邊。

別看朝廷裏每三年就有一批進士,可真正能做事的,卻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是讀書讀得思想都僵化了的書呆子,景德帝不是不知道八股文的壞處,可這是祖宗流傳下來的,有壞處,可好處更多,他不是不想變動,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變動,從哪裏變動,就只能暫時先維持著現狀。

因而這也就導致了,真正有才幹的臣子們一個蘿蔔一個坑,還在觀望中的新人們都在苦苦熬資歷,在這種該用人的時候,竟是不知道用誰?

派去南陽的人,不僅要有手腕,如若不然,鎮不住南陽的亂局和那些殘存的魑魅魍魎們;也要心懷百姓,只有這樣,才能以感化百姓們,讓他們重新恢復對大周的忠誠;除了這兩點之外,他還應當對自己這個皇帝忠心耿耿,如若不然,以小見大,南陽的現狀,實在是很適合發展一些私底下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