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從傷了手,胤祉便自覺退出了上書房內卷的行列,不遲到也不早到,不早退但也絕不延遲放學時間,在課堂上覺得困倦時也會自覺站起來聽講,但冷水帕子就算了,到不了這份上。

跟大阿哥之間的關系也從那一日就變僵了,該有的禮儀絕對不少,只是不再有旁的接觸,大阿哥用來揮灑兄弟情的對象只剩下四阿哥一人。

可惜比起大阿哥,四阿哥明顯更尊重和依賴太子。

胤祉倒是很慶幸跟他鬧僵的是大阿哥,而不是太子,如果他跟太子鬧僵了,那每次見面還要捏著鼻子行君臣之間的跪拜禮,也太憋屈了點。

上書房幾個皇阿哥之間達成了新的平衡,三足鼎立,以及一個團寵四阿哥。

大阿哥和太子相爭數年,和三阿哥有新仇,要想展示自己的長兄風範,那就只能多多愛護上書房的幼苗四阿哥。

太子從一開始在兩個弟弟裏頭便待四弟最好,等大哥和三弟鬧僵,皇阿瑪頻頻對三弟飾以恩寵,那他就更要在兩人中間選擇四弟了。

胤祉這邊走的是緊抱皇阿瑪金大腿的路子,所以跟大哥鬧僵了也不怕,對太子也不上趕著,對四弟倒是比對兩個哥哥的親近自在些。

一來這是個倔小孩,明明是皇室貴胄,但那副倔強的樣子,總讓他想起上輩子小時候的自己,很難不生出幾分憐愛。

二來嘛,倔小孩是未來的雍正皇帝,既然知道,那不妨提前先處好關系,五十歲之前靠爹,五十歲之後就得靠弟弟了。

作為上書房的團寵,四阿哥臉上卻甚少有笑容,他把太子作為自己的榜樣,把三哥作為自己的目標,只是榜樣遙不可及,目標也越追逐差距越大。

明明他和三哥入學的時間差了沒幾日,三哥帶著哈哈珠子們遊戲時,他在念書,三哥放學直接走人時,他還會留下來向太子請教,他每日臨睡前拉弓都要拉足十次,可臂力還是比不上三哥……

皇額娘以前教他認字念書時,還誇過他天資聰穎,現在想想,皇額娘怕不是在哄他。

四阿哥只能安慰自己,他比三哥小了一歲,等到他六歲時,肯定可以像三哥這樣厲害,不,是比三哥還厲害,那時候他可是都已經入學一年了。

作為上書房裏的倒數第一名,四阿哥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五弟的到來。

養在寧壽宮裏皇太後膝下,年僅四歲的五阿哥,可不知道上書房裏有個哥哥從這會兒就開始盼著他入學了。

這一年對後宮來說,是豐收的一年。

五月,皇貴妃生皇八女。

八月,宜妃生九阿哥

九月,德妃生皇九女。

十月,鈕鈷祿貴妃生十阿哥。

可惜的是,皇八女生下來不到一個月便早夭了,連皇貴妃也跟著病重,閉宮養病半年,直到過年時才出來見人。

年底,後宮最風光的不是得了十阿哥的鈕鈷祿貴妃,也不是有子有女還有寵的德妃,更不是最得皇上恩寵的宜妃,而是惠妃。

良貴人靠不住,這麽個木頭美人,白長了一副好皮囊,復寵沒幾日便又失了寵,因著這事兒,惠妃沒少被笑話。

不過兒子是最能靠得住的,皇上已經下旨,來年讓大阿哥和太子同去禦前聽政。

這就意味著可以接觸朝政了,只是早上聽政,下了朝堂,還是要回上書房念書的。

但這也是整個後宮,除太子外的獨一份兒了。

不知後宮裏的娘娘們羨慕,上書房裏,四阿哥也是滿臉羨慕。

“也不知道咱們什麽時候可以去禦前聽政。”四阿哥期盼道,他真想趕快長大。

胤祉的期盼比四弟還要遠些:“我就盼著咱們出宮開府的那一日。”

到時候在自己的府邸裏,想幹什麽幹什麽,也不用早起念書了。

雖然離額娘和二姐姐遠了點兒,但在宮裏也是只有初一和十五請安時才能見的到,出宮開府後,初一和十五他也是要進來請安的嘛。

兩個人肩並肩走著,自從大阿哥和太子被允許去禦前聽政之後,和下面的兩個弟弟的距離好像一下子就拉遠了,四阿哥也不再是上書房的團寵。

太子更加的矜貴,大阿哥更加的倨傲。

胤祉現在見到太子,哪怕是在平常的場合裏,也是要行君臣之禮的,不止是他,大哥和四弟也一樣。

禦前聽政後,太子和大阿哥越來越多的時間放在朝政上,待在上書房的時間則是越來越少。

三阿哥和四阿哥便成了先生們教導的主要目標,四阿哥一直期盼著上書房能有新生入學,可好不容易等到康熙二十四年,養在寧壽宮裏的五阿哥已經六歲了,皇上卻以陪伴太皇太後和皇太後為由,免了五阿哥六歲搬宮的規矩,也不曾安排五阿哥入上書房讀書。

四阿哥只能轉而期盼六弟,比起五弟,六弟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只是他養在皇額娘膝下,六弟則是在額娘身邊長大的,他們雖是親兄弟,可相處的機會並不多,就連額娘,他也不知該怎麽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