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承德離京城不遠,按照以往的經驗,禦駕從京城出發到承德也就八九日的功夫便能抵達。

胤祉頭一次出宮,看什麽都覺得新鮮,可惜出宮的時辰太早,天才剛亮,紫禁城外還沒熱鬧起來,加上前方有侍衛開路,胤祉騎在馬上,看到的多是古樸的建築以及寥寥的人煙,沒有他想象中熱鬧的市井煙火。

等到出了京城,騎在寬廣平坦的黃土路上,車隊駛過,周圍空氣仿佛都變成了淡淡的黃色。

胤祉沒想到揚起來的黃土會這麽厲害,果斷下了馬,鉆進馬車裏。

這馬車雖是內務府給提供的,但出發之前,胤祉讓青玉姑姑幫忙改造了一番馬車內部,拆掉了裏面的座位,棉被打底,竹席鋪地,一個大靠枕,一張榻桌。

入了馬車,胤祉脫掉鞋襪留在外面,赤腳臥於竹席上,旁邊的榻桌上放著一壺涼茶、幾盤點心,有一搭沒一搭地扇著扇子,馬車搖搖晃晃,讓人生出幾分困意。

跟在宮中苦讀的日子比起來,伴駕出行簡直再輕松不過了,更重要的是,先生們都留在了京城,在承德避暑的這幾個月等同於給他放了假。

以前盼星星盼月亮,一年到頭都沒有幾天的假,且上書房裏規矩嚴苛,夏日不許用冰,冬日不許用碳,苦哉。

胤祉美滋滋的在馬車裏待了一天,或坐或躺,還把杜成海和小年子叫進來玩了幾盤五子棋,傍晚時分,禦駕停在驛站,才從馬車上下來,帶著幾個侍衛在附近閑逛。

康熙則是在馬車上看了一下午的折子,一到驛站,便讓人傳膳。

“胤祉頭一次隨朕出京,騎了一天的馬,肯定是累壞了,梁九功你帶個太醫親自去瞧瞧。”康熙依照往日的經驗吩咐道。

大阿哥和太子當年頭一次隨他出塞時,他還沒有經驗,兩個小孩連著騎了兩三日的馬,都沒叫太醫,結果硬是把大腿根磨破了皮,最後走路的姿勢都怪怪的,才讓他發現。

康熙能理解孩子們的這種倔強,幼年他還未登基時,也是這般不肯落於人後,不願比哪個兄弟差,甚至在他登基親政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這種心態一直都有,大概到立太子那幾年,穩定了朝堂,才開始不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要強。

梁九功想到剛剛下邊人的回話,躬身道:“回皇上,三阿哥出城門後便上了馬車,之後一直未下馬車。”

康熙挑了挑眉:“太子和大阿哥呢?”

“太子爺和大阿哥一直在外騎馬。”

“三阿哥可是有什麽不適,可宣過太醫?”康熙皺著眉頭問道,老三除了剛出生那兩年,後來身子骨一直不錯,除了時常上火,幾乎沒怎麽生過病,不會這一出京城便不舒服了吧?

梁九功腰彎得更低了:“三阿哥未宣太醫,剛到驛站,便帶人去了北面的山坡。”

據底下人回報,三阿哥光是下午便傳了三次糕點,飲了一壺涼茶,身體應當是沒什麽不適。

康熙揉了揉有些僵硬的手指,都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但老三的不同往往出乎意料。

這孩子心善孝順,把牛痘功勞都用在了茉雅奇身上,對幾個奴才都舍不得打板子,他以前擔心過這孩子會不會性子過於軟弱而被人欺負,結果剛去上書房沒幾日便跟老大打了一架,別看傷的不輕,但跟比自己大五歲的哥哥打架還能有反擊之力,最後甚至占了上風,就說明骨子裏不是個軟弱可欺的。

去上書房頭一日便敢耍小心思睡懶覺,好在之後便改了,這幾年胤祉也算用功,文可與當年的太子相比,武可與當年的老大相比。

別看他一直讓上書房的幾個大臣對老三加碼,輕易也不誇獎老三的功課,可心裏卻是極為滿意的,將來必能夠把其培養成一位賢王。

照著賢王方向培養的兒子,可不能長歪了。

“去宣太子他們幾個過來陪朕用膳。”

太子和大阿哥被召見時,還未來得及梳洗,匆匆凈了面,便直接去面聖。

在外騎了一天馬的人,頭發上、衣服上滿是黃土,雖然凈過面了,可臉上依舊有太陽曬過後留下的紅暈,以及風吹日曬下有些幹裂的嘴唇。

胤祉是兄弟三個當中最晚到的,誰讓他跑得遠呢,剛停下馬車,行李都還沒收拾,便帶著人去了北面的山坡,皇阿瑪派來的太監找到他時,他正在站在山坡上舉目四望

也就十幾米高的小山坡,往前是驛站,往後能看到幾個零散的村落,樹木遮擋下的房子看著很是古樸簡陋,裊裊炊煙從村子裏升起。

這一切無論是對穿越而來的胤祉,還是這輩子從未出過宮的胤祉,都是新奇的。

若非皇阿瑪派人來尋,他可能就去臨近的村落看看了。

與兩位精神略顯萎靡的兄長不同,在馬車上養精蓄銳快要一天的胤祉,這會兒看起來精神的不得了,且衣著幹凈,連辮子上都沒什麽黃土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