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胤祉盼望的只是一個尋常的冬日,既非寒冬,也不是暖冬,然而這一年的冬日卻來得異常洶湧,剛立冬便下了一場大雪,讓很多人都冷得猝不及防。

昨日穿的還是薄薄的夾襖,今日便換上厚棉衣了,倒黴的是今天還是開大朝會的日子,天還沒亮就要冒著風雪去乾清宮不說,身上披的大氅還要摘去,暖手用的湯婆子也不能帶到大殿。

一下朝,胤祉便吩咐人去膳房要了幾鍋姜湯送到衙門來分著喝,又差人去外頭買了幾十斤炭,在朝廷發的炭火送到之前先頂上。

要知道戶部的兩位尚書年紀可都不小了,右侍郎還是個文弱書生,身形瞧著比女子都纖細,員外郎、主事們也大都是科舉考上來的,健碩之人不多,文弱的比比皆是。

不像工部的大人們,好多都親自在外監工、實地考察,身體能不好嗎,連膚色都要比戶部算賬的大人們黑上幾個度。

有炭火、姜湯供應還不算完,胤祉還托人請來了兩位郎中,挨個把脈,有情況就趕緊開藥,體質差的也提前喝幾幅預防的湯藥,這銀子全由胤祉自己出了。

如今這個節骨眼兒,可萬萬不能生病,各地的收支賬本都在往京城送,在過年前,戶部不光要檢查整理這些賬本,還要做匯總。

一年當中最忙的就是這時候了,恨不得多幾個人來用,若再有人生了病回家休養,那平攤在每個人身上的工作量就更大了。

胤祉去年已經經歷過一次了,兩個尚書請病假,他一個人坐鎮戶部,下午也用不著去上書房了,連晚上的時間恨不得都挪出來用,去年那種忙亂,他今年是不想再經歷一次了。

老天爺突然降大雪,苦的可不光是這些皇子大臣們,百姓更難,木炭的價格直接比平時翻了一倍,連蔥姜花椒都跟著漲了價,南城以及京郊很多百姓的住房甚至直接被大雪壓塌了。

這些都是大朝會上沒有收到的消息,下午康熙便把大臣們又召到了乾清宮,直接把京城賑災的任務交給了太子,六部需聽太子指揮。

胤祉從戶部的兩位尚書和兩個侍郎,匆匆來匆匆走,說實在的,皇阿瑪既沒有讓眾臣討論,也沒有旁的事宜,就這麽一道旨意,讓太監去各部宣旨不就得了,何苦折騰他們呢,還平白耽誤功夫,這要是把兩位尚書折騰病了,他都想跟皇阿瑪急眼。

胤祉讓杜成海去阿哥所取了幾件他的大氅過來,兩件熊皮的,一件狐皮的,還有一件孔雀毛大氅。

“都趕緊裹上,把涼掉的湯婆子也換了。”胤祉囑咐道,庫房裏的寶貝他可是都拿出來了,那件孔雀毛大氅他嫌花哨,一次都沒穿過,還有那件狐皮大氅,非重要場合他都不會拿出來穿。

只盼著這幾位大人的身子骨爭氣,可千萬別病了,皇阿瑪也少作妖,大冬天的別這麽來回折騰人。

“多謝三阿哥。”幾個大臣攏了攏身上的衣物感激道,這會兒不光他們手中的湯婆子是暖的,心裏頭也是暖呼呼的。

無論是胤祉這樣的光頭阿哥,還是他身邊的這幾位一二品大臣,在宮裏頭都是沒有資格坐轎輦的,皇上傳召,也只能頂著寒風步行。

胤祉身強體壯,如今已經能拉得動八石的弓了,身上穿的又暖和,倒不覺得如何,走出宮門時,身上還微微出了些汗。

左侍郎倒也還好,余下那三人就不是如此了,尤其是年紀最長的戶部尚書馬鷙,一雙腳都要凍僵了,上馬車時若不是三阿哥手疾眼快扶了他一把,差點兒就跌進雪地裏頭去。

好在,外面雖寒風蕭瑟,可馬車裏不光放著炭盆,還放了一床棉被和數個湯婆子,甚至炭盆上還吊著一壺姜湯。

馬鷙和麻爾圖做了多年的同僚,如今待在同一輛馬車上,誰也不嫌棄誰,反倒比獨處時還能放得開,幹脆脫掉鞋襪,蓋上棉被,腳下和腿上是暖烘烘的湯婆子,手裏也捧著還冒著熱氣的姜湯。

往年冬天來宮裏,什麽時候這麽舒坦過。

“不瞞你說,今兒早上起床的時候,我一看見外面的大雪就心想壞了,這天冷得突然,我這把老身子骨可不禁不住凍,哪想得到三阿哥如此仁愛,竟沒讓我這把老骨頭遭罪。”馬鷙心有戚戚的說道,他清晨是真做好了被凍病的打算。

麻爾圖沒比馬鷙小幾歲,這會兒也是感慨不已:“是啊,多虧了三阿哥的仁愛。其實,之前還真沒想到三阿哥是這樣的人。”

可不嘛,都說人老成精,更何況他們倆還做了一輩子的官,自認為還是會看人的。

在戶部跟三阿哥共事兩年,三阿哥的脾氣秉性他們都是看在眼裏的,這位雖然待下寬和,能力也是不缺的,可卻不是個愛攬事兒的,甚至喜歡躲事兒。

跟大阿哥比起來,這位實在沒什麽野心,甚至不如在工部的四阿哥,四阿哥好歹還想著在皇上面前露臉,這位是能躲就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