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一更

從上書房結業後,胤祉便不怎麽喜歡過年了,過年在他這就意味著要不停的跪呀跪,且不說膝蓋能不能受得住,一個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恐怕都沒有辦法適應這麽繁瑣的禮儀。

寶音這還是頭一次在宮裏頭過年,不過裝備卻是很齊全,特意在膝蓋處加厚的棉褲,膝下溫熱的蒲團,回去後還要用艾草生姜包泡腳,這些都是胤祉往年總結出來的拜年經驗,不過如今差不多都已經在宮裏頭傳開了。

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這兩天,整個北五所一到晚上便凝漫著一股濃濃的生姜艾草味,到了大年初二,該上朝的上朝,該上學的上學,新的一年便又開始了。

大朝會上,康熙再提節儉之事,要求官員們厲行節儉,還讓大學士們將明代宮中的開支列出來,與如今宮中的開支做對比。

這個簡單,數據都是現成的,戶部和工部皆有存档。

明代光祿寺每年用木柴兩千多萬斤,用炭一千兩百多萬斤,但如今光祿寺用柴僅七百萬斤,每年的用炭量也只有百余萬斤。

明代後宮所用的床帳、花毯每年要花去將近三萬兩,如今後宮裏頭這些卻是不用的。

明晃晃的數據擺在眼前,皇上都以身作則倡導節儉了,以此來要求官員們也合情合理。

這並非是皇上第一次提倡節儉,只是這一次皇上剛剛開了個口子,以皇家為例立了個模範,緊跟著便有禦史出來打臉。

彈劾三阿哥奢靡無度,在皇莊上用昂貴的玻璃建起數百間房子,更是彈劾三阿哥在戶部有中飽私囊的嫌疑,否則何以有如此巨資支撐奢靡生活。

本朝曾經禁止風聞言事,即便是禦史彈劾朝臣,也必須有確鑿的證據才可,這讓許多禦史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不敢輕易彈劾,這也讓許多官員變得有恃無恐起來。

這幾年政務穩定,康熙早已下令恢復風聞政策,讓言官放開口,他這個做皇帝的才能聽到更多的聲音,廣開言路更有利於揪出朝堂上的貪官奸臣。

只是彈劾當朝皇阿哥,且彈劾內容中的後一項,禦史本人並無證據,在僅有猜測的情況下便敢在大朝會上彈劾,這絕對是自恢復風聞政策以來的頭一次。

康熙對老三鼓搗的那些東西,不說一清二楚,但也都能知道個大概,可別忘了,那皇莊還是他賞給老三的,老三這兩年送的年禮裏都有盆栽和新鮮果子,看上去也沒有要瞞他的意思。

如果是從西洋商行購買,那玻璃的價格的確昂貴,可若是從自己作坊裏生產出來的,那便另當別論了。

不過,知道內情的康熙並不表態,反而讓老三自辯。

因為守歲作息還沒有調整過來正有些犯困的胤祉:“……”

他不就是建幾個暖房種菜種花嗎,又不是給自己建了處享受的宮殿,種地的事兒,也能叫奢靡無度?真是聞所未聞。

“兒臣確實在皇阿瑪賞的莊子上建了玻璃房,但不是給人住的,而是種菜種花用的暖房,不知道劉禦史有沒有親自去莊子上看過,本皇子那裏面種的大都是蔬菜,放眼望去基本全都是綠油油的。”

“冬日青菜價貴,高過肉價,兒臣便想著在莊子裏種些蔬菜出來,既可以緩解京城青菜短缺的現狀,也可以小小的賺一筆銀子,用以養活莊子上的農戶,哪知道僅僅種些蔬菜便是奢靡無度了。”

他這可實在冤枉的緊,不用玻璃作坊的殘次品搭建暖房,難不成要像別家的暖房一樣,僅靠炭火來維持暖房的溫度,那才真真是奢靡呢。

劉禦史站出來道:“玻璃房子是何用途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此多的玻璃從何而來,殿下哪來的銀錢買這麽多玻璃?”

是收受了賄賂?還是截留了從戶部分撥出來的銀兩?

總不能是西洋人與三皇子一見如故,送了這麽多價值不菲的玻璃吧。

胤祉定定的看了看劉禦史,他這是又招誰惹誰了,可別說劉禦史是出於正義才彈劾的他,沒憑沒據的直接在大朝會上上奏,而不是走正常的流程將折子上交,經內閣轉到皇阿瑪手中,再由皇阿瑪決定是否要把折子拿到大朝會上來討論。

胤祉想想在宮宴上被大臣們圍著敬酒的待遇,哪裏還能猜不出原因來,只是不知道劉禦史背後站著的人是誰,大哥,太子?又或者是想向國庫借錢但申請書被駁回的人?

不是胤祉要惡意揣摩他的兩個哥哥,而是最後一種可能性的確最小,畢竟每個官員最多每年只能向戶部借二百兩銀子,為了二百兩銀子得罪一個皇阿哥,這實在不是一筆合算的買賣,這世上有幾個傻子,更何況還是當官的。

“劉禦史覺得玻璃價值不菲,但那不過是我隨意便能讓人鼓搗出來的玩意兒,自家產的不值什麽錢。”

胤祉略作停頓,似笑非笑的回頭看了眼劉禦史,然後才道,“兒臣身在戶部,每日看著銀子進進出出,也難怪會被劉禦史懷疑,兒臣願意接受調查,若拿了一枚不該拿的銅錢,便任由處置,且請離開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