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更

如同胤祉所料想的那般,這場祭祀典禮真真只是走一場流程而已,當然,可能是因為他是個假讀書人,因此祭拜之時才會只覺得各種禮儀新奇繁瑣,並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

面對瞧上去儒雅端正的孔家人,胤祉也只覺得心中別扭,好吧,他雖然頂著一個滿人的殼子,可心還是漢人的,乃至於看問題的角度也是從漢人出發。

孔夫子是聖人不假,也當得起萬世師表,但真真是沒必要把孔家人捧起來,孔家北宗的歷史不就是一段投降的歷史。

昔年金兵南下,衍聖公孔端友南遷,成為南宗的衍聖公,孔端友的異母弟弟孔端操,卻是降了金兵,這便是孔家北宗的開始。

待到先帝在京城登基,曾經被明朝崇禎皇帝冊封過的衍聖公,又直接滑跪了,撰寫表文,為先帝歌功頌德,這也是孔家北宗。

此次主持祭祀大典的,自然也是孔家北宗。

胤祉無心與這些人客套,雖不至於在內心鄙夷,但的確沒什麽好感就是了,好在他不是一個人來的,有四弟在,也不必擔心這些人無處套近乎,他還是躲了吧。

祭祀典禮完成的第二天,胤祉便返程回去接人,帶著福晉等人再進山東也未去曲阜,左右差事已經辦完了,公事既了,接下來是私事,他們一行人直奔濟南府即可。

四阿哥這趟差事辦的實在無奈,三哥都不曾和孔家人道別,也不曾知會當地官員,除了告知他一人,便就這麽悄無聲息的溜了,還不打算再回曲阜。

他在此地得禮遇,一方面是因為他皇阿哥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背後站著太子,是太子的人,儒家看重正統,雖然也高看了一眼跟著太子的他。

但無論如何高看,也改不了他只是一個光頭阿哥的事實,作為鐵帽子親王的三哥,在這些人眼中的份量遠比他重的多。

三哥溜了,倒顯出他來了,遠在京城的太子聽聞此事想必是高興的,可他卻是五味雜陳。

三哥不樂意聽這些歌功頌德的東西,其實他也是不樂意的,比起此番曲阜之行,他倒是更想如三哥去年在山西那般,無論是運送發放救災糧,還是懲治貪官,都比如今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有意思,更不要說三哥在山西還擺了朝臣和皇阿瑪一道。

將貪腐的官員名單和證據明晃晃的走正常流程送入朝廷,以至於滿朝皆知,就算朝廷裏的哪位高官要保名單上的某個人,也無多大用處了,畢竟人的名,樹的影,名聲一旦臟了,何止仕途會受到影響,整個人生境遇都將會大不同。

索額圖當時還想出面保下名單上的兩個人,只是被太子攔住了。

按照這些人所犯的罪行,貪汙救災糧,依照律例罷官抄家都不為過,只是涉及官員頗多,就算三哥堂而皇之地將名單和證據在朝堂上過了一遍,皇阿瑪也只是罰了這些人幾年的俸祿,打了幾十板子,以觀後效。

或許以後名單上的這些官員會慢慢的被剔除,或貶職或罷官,讓山西官場可以穩定的進行更新換代。

可這樣一來,穩是穩了,朝廷的威嚴何在,律令的公正性何在。

三哥不惜得罪朝臣,都要讓那些東西見光,皇阿瑪的懲罰卻依舊這般的輕巧,他都不敢想象,若三哥當時上呈的是密折,皇阿瑪是不是壓根就不會在明面上對這些官員作出懲處,以此來謀求穩定。

胤祉一行人溜去了濟南府,非但去看了心心念念的大明湖,還差不多走遍了整個濟南城,誰讓這裏處處都是景呢。

泉水隨處可見,幾乎隔幾步便能看到一個泉眼,走過石板路,走過小木橋,走過青石橋,清澈的泉水中可以看到碧瓦朱檐的倒影,一旁還有桃紅柳綠做映襯。

既有著北方的大氣,又不失秀氣雅致,此番美景,倒比他在江南看到的更像是一幅仙境,人間哪有這般處處是泉的城市。

這裏不只適合旅遊,更適合定居,財大氣粗的胤祉,直接在濟南府買了一處三進的宅院作為如今的居住之所,就算他們在這裏住不了多久,也可以將這裏改做員工宿舍,畢竟這濟南府裏也有他的鋪子,等余國柱的戲班子建成,濟南府是必定要來的一站。

濟南府多的是泉,但山也是不缺的,未等胤祉他們出城去領略群山的風貌,便等來了皇阿瑪身邊的副統管太監魏珠和老熟人吳太醫。

胤祉身體康健,什麽毛病都沒有,而且魯菜特點便是中正大氣、平和養生,以鹹鮮為主,他品嘗當地美食,就算是為了上火,每天都要吃一頓辣鍋子,可仍舊未能如願。

在見吳太醫之前,他就已經讓郎中診過了,多年養生,如今又正值大好青春,身體連點小毛病都沒有,在濟南府美食美景的滋潤下,連上火這樣的小症狀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