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二更

皇阿瑪辦事的效率極高,更準確的說,是因為勤政所以辦事的效率高。

別看皇阿瑪對皇子要求苛刻,上書房的作息制度緊密到令人發指的程度,但皇阿瑪對他自己更嚴苛。

早朝的時間比上書房上課的時間更早,除了太皇太後病逝的那段日子,他從未見過皇阿瑪缺席過一日的早朝。

奏折也是相當的多,明折是由內閣大臣先看,內閣大臣拿不了主意的,才會上呈皇阿瑪,而這類的折子占到了絕大多數。密折就必須是皇阿瑪親自開封批閱了,這些內閣是幫不了忙的。

密折制度也是皇阿瑪首創的,防的便是權臣,這樣做的確可以使權力更加集中,但缺點很明顯,那就是皇阿瑪日日不得閑,他哪次去乾清宮,皇阿瑪不是在看折子,就是在批折子。

胤祉都懷疑如果大清留的不是月亮頭,皇阿瑪頭頂上的頭發都未必能保得住。

他頭天在乾清宮見了皇阿瑪, 第二天聖旨就下來了。

吏部、戶部、刑部各抽出了三到五個人,不是要各部的尚書安排,而是皇阿瑪親自點的將。

穆克登帶領五十人的鳥槍護軍,護送他前往山西,且途中一切聽他安排。

皇阿瑪還給了他一柄尚方寶劍,在山西見此劍如見天子,賜他立斷之權。

可以說,除了沒讓大哥同行,他昨日所提的所有要求皇阿瑪都兌現了,而且一點折扣都不打,可見此次肅清山西官場的決心很大。

他連自己兒子的滿月酒和百日宴都不能參加了,決心也不會比皇阿瑪小。

盡管小家夥的滿月酒和百日宴都不能參加了,但洗三禮仍舊是沒有大辦,沒這個必要,請那麽多不相熟的人過來做什麽,既麻煩自己人,還得讓人家出一份禮,雙賠。

胤祉不知道的是,他雖然在朝堂上的人緣不怎麽樣,可這次倒有不少人等著收他的請帖,誰讓他是目前唯一一個出宮開府的皇阿哥呢。

無論是太子,還是大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都住在宮中,宮規森嚴,地方也不夠大,就連皇孫出生,也沒辦法大辦。

誠親王就不同了,有自己的府邸不說,他是鐵帽子親王府,就算是擺上百桌,那都是擺的下的。

當然,這麽多人覺得會收到誠親王府送來的請帖,也不只是因為誠親王府夠大,還因為這位過洗三禮的小皇孫是誠親王千求萬拜才得來的。

君不見女子醫館的名聲都傳到省外去了,誠親王不只讓人免費接生,每個月月末,還會安排女醫對女子進行義診,雖然不免費送藥材,可有醫治需求的,也會讓人免費喝了藥再走。

這份求子之心,還真是不多見。

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小皇孫要辦洗三禮,誠親王能不想著大辦一場嗎。

請帖是胤祉親自寫的,畢竟不多,寫起來不費事兒,兄弟們成家的一家一份,沒成家的攏共一份,十五、十六不算,這倆弟弟太小了,還沒搬到阿哥所呢,二姐姐家一份,穆克登家一份,舅舅家和嶽丈家各一份,幾個哈哈珠子也有。

內務府的官員一個沒請,戶部同樣也是,他只請了已經致仕的馬鷙和麻爾圖,誰讓在職的太多呢,請一個就得請一群,還是算了吧。

宮中未出嫁的妹妹們,胤祉也下了一份請帖,沒道理皇子能來,皇子福晉也能來,公主就不能來了,不試一試怎麽知道。

皇阿瑪兒子多,女兒只比兒子少一點,如今光是住在公主所的便有五位。

除了四妹妹,還有德妃所出的五妹妹,通貴人所出的六妹妹,十三弟嫡親的八妹妹,以及袁常在所出的九妹妹。

雖然跟弟弟比起來,妹妹不算多,但胤祉也就只跟四妹妹熟一些。

一來是二姐姐和四妹妹年齡差小一些,他和四妹妹接觸的也就多一些,剩下那些妹妹接觸就不太多了。

二來也是因為他接手內務府後,對有女子進宮做主子的包衣家族下手有點狠。

德妃不用說了,烏雅氏是包衣家族,通貴人,正黃旗包衣烏喇那拉氏,八妹妹的額娘章佳氏也是包衣。

剩下的這四位妹妹裏頭,只有最小的九妹妹生母不是包衣。

他把人家的額娘和母族都給得罪了,哪還能指望處好關系,十三和十四年幼時搬到阿哥所,就住在他左右的院子裏,不也慢慢生疏了。

說到底,利益沖突之下,就很難再談什麽兄弟姐妹之情了。

胤祉這帖子雖然遞過去了,但並不覺得公主們都能來,把握比較大的只有四妹妹一人。

上午群臣們收到的是萬歲爺將誠親王派往山西的消息,陣仗那叫一個大,尚方寶劍出來了都不算什麽,重點是連火器營的人都派出來了,去剿匪都沒這麽大陣仗。

下午一直到晚上,除了誠親王的母族和妻族,滿朝文武竟再無一人收到誠親王的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