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敏妃過世,並不能影響大清第一所幼兒園的創建進程。

在康熙看來,老三鼓搗的幼兒園,根本沒有學堂的樣子,連蒙學都稱不上,甚至壓根不能算是學堂,倒更像是個用來哄小孩過家家的地方。

因為即便是蒙學,也都是正正經經在座位上讀書上課的,而不是像幼兒園這樣,還專門為玩遊戲開了課。

時時關注老三動靜的康熙,一早就拿到了老三安排的課程表,連老三是怎麽培訓先生們的,他都知情。

只能說,老三為了哄弘晴,出手倒是挺大方。

康熙倒也能理解,老三求子多年,好不容易才得了弘晴,而且弘晴還是老三府上的獨苗,難免嬌寵疼惜了些,不惜建一所學堂讓先生和小娃娃們陪著弘晴玩樂。

六歲之前,哄一哄孩子也就罷了,六歲之後,可萬萬不能還這般驕縱。

如果說康熙之前還只是有一個隱約的想法,那麽現在他已經拿定主意了,日後皇孫滿六歲就要送到上書房來念書,尤其是弘晴,老三現在就這麽一根獨苗,無論如何也不能養成紈絝子弟。

六歲之前,就讓老三瞎折騰去吧。

胤祉是折騰上癮了,他預留了整整半個月的報名時間,從頭一日起,門前便排起了長隊,他不得不安排侍衛維持秩序,順便嚴防有人插隊。

基於學校的面積和人員,又是剛剛開始試水,頭一批新生的名額只有九百。

胤祉在招生簡章上,特意標明了男女不限,畢竟都是小孩子,如今雖然都格外注重男女大防,講究男女授受不親,但古語又有雲:男女七歲不同席,不足七歲的小娃娃們可不在男女大防之列。

可是很顯然,這大概只是胤祉的一廂情願,報名時間過半,報名人數遠超他的預計,九百人的名額,可是到目前為止報名人數已經將近三萬了,將近三萬名報名的小孩無一例外全是男童,沒有一個小女孩。

可惜胤祉自個兒沒有女兒,不然就可以起個帶頭作用了,他沒有女兒,就只能從和他關系親近的人家裏找了。

大哥大嫂有四位千金,但四個侄女兒年紀最小的也七歲了,已經過了入學的年紀。

老五那兒只有一個侄子,沒有女兒。

再往下,都還未曾娶妻,皇阿瑪這兩屆選秀也不再熱衷於給兒子送小妾,是以,從老七開始往下,全是孤家寡人。

兄弟們當中,有女兒的,而且女兒年紀適齡的,便只有太子和老四了。

太子的長女和次女,生下來後不久便夭折了,太子如今膝下有兩個兒子,但女兒只有一個,而且是太子妃所出的嫡女,只比弘晴小兩個月。

以他和太子目前的關系,實在不適合將這位小侄女接過來,而且就算他願意,太子也不會願意的。

太子不成,那就只剩下老四了,老四和太子一樣,膝下有兩子一女,長子弘暉乃是嫡出,長女和次子都是李氏所出,這三個孩子全都符合幼兒園招生的年齡規定。

不過,不同於大哥、五弟都早早的在他這裏預定了名額,老四那邊三個侄子侄女到目前為止一個來報名的也沒有。

胤祉幹脆帶著弘晴,拿上幼兒園三個年級的課程表,直接就去了四貝勒府。

因為事先沒下帖子,四貝勒迎客迎得猝不及防,胤祉父子倆被請進去的時候,四貝勒身著粗布短褐,頭戴草帽,正在一塊方方正正的田裏種小麥。

胤祉難得沉默了,按理來說,滿族是遊牧民族,可老四卻生了一個種田魂,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這一塊農田所在的位置,原本並不是空著的,而是置放了一處假山,如今卻是被清理出來做了農田。

原本種花種草的地方更是沒能逃過一劫,貝勒府的前院已經被老四收拾成半個農莊了。

雖然布局瞧著還算順眼,但跟之前比起來,那可差太多了。

老四不止性子較真,還有些龜毛,在上書房念書時,是個連筆洗擺放都不能錯一點兒印兒的人,非得要端端正正放在既定的位置才行,如今把前院收拾成這個樣子,他都要懷疑老四是不是受什麽刺激了。

四貝勒彎腰放下種子,倒很從容淡定:“三哥先帶弘晴去前廳等我吧,我去換身衣服,馬上就到。”

前院這幅光景,他這身打扮,還有在田裏幹活時的場景,三哥不是第一個見到的,太子早就來過了,索額圖和太子黨的其他幾位大臣也都來過。

若非如此,他又怎麽能順利脫離太子黨,一心種田,總好過改弦易轍或是另起爐灶吧。

他也不想把前院弄成這個樣子,可他若要把空閑時間都放在種田上,也就只有前院能讓他折騰了,府裏倒是有正經的花園,可若是都改成農田,女眷和孩子上哪賞花,還不如只在前院折騰。

好在,種田的確有那麽幾分樂趣,不只會帶來耕作和收獲的快樂,在勞動的過程中,也會讓他的心沉靜下來,更好地思考眼下的局勢和他自身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