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清世宗胤祉一生從未出過海,但卻被後世之人稱之為航海家,因為華夏從這位開始一改之前閉關鎖國的政策,開啟了航海大時代,成為海上強國。

世宗一生傳奇,研究近代史,總是要從這位開始,他不只是一位航海家,還是一位改革家。

世宗出生於紫禁城鐘粹宮,生母榮妃曾是康熙皇帝的寵妃,但是在世宗出生時,榮妃已經漸漸不得寵了,但康熙皇帝對這個排行第三位的兒子甚是喜愛。

康熙皇帝晚年寫回憶錄,曾不止一次的在回憶錄中提及幼時的世宗,世宗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遠超常人的聰穎,但卻十分懶散,用功最少,可功課並不落於人後。

康熙皇帝不希望皇子嬌生慣養,相反,他希望皇子能夠吃苦耐勞,那時候康熙皇帝雖然倚重的是嫡皇子,但對其他皇子的要求也很嚴格,在察覺到世宗讀書偷懶後,康熙皇帝為此和這個兒子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較量,父子二人終以康熙皇帝獲勝。

從史料記載和康熙皇帝親自寫的回憶錄中不難看出,在康熙皇帝的三十多個兒子中,世宗是他尤為喜歡的,在很多年裏都僅次於被立為太子的嫡皇子,而世宗也很愛父親。

回憶錄中,康熙皇帝回憶了他在草原病重時,世宗日夜兼程過去探望,三天兩夜不曾停歇,滴水未進,世宗因此病倒,不得不和康熙皇帝一同養病。

在其他庶皇子都還沒被封爵的時候,世宗就被封為了鐵帽子親王,後來世宗的生母又被康熙皇帝封為貴妃。

德州之變和太和殿之變在康熙皇帝的回憶錄中被一筆帶過,但這兩場政變卻成就了世宗。

德州之變,嫡皇子的太子之位被廢,太和殿之變,康熙皇帝病重,三個月不能臨朝,只能由世宗監國,朝中大臣、皇室宗親有很多都折損在了這場政變裏,朝中空出了多個位置,為世宗收攬朝政準備了條件。

史學家普遍認為,在太和殿之變後,當時還是誠親王的世宗就已經成為了國家直接的控制者。

太和殿之變後,世宗便開始了自己的改革之路,公辦小學就是在這一時期提出並實施的。

太和殿之變十個月後,世宗被立為太子,完成了從親王到太子的轉變,在這之後,世宗皇帝的改革進程明顯加快,

無論是公辦小學在全國範圍內的普及,還是改革科舉制,無論是大清女子聯合會的出現,還是女官出現在朝堂上,無論是奴籍、賤籍的廢除,還是八旗月俸的取消,無論是華夏大航海時代的開啟,還是對民族大家庭的重新定義……

這些在封建王朝發展到極致時幾乎完全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全都是在世宗做太子時完成的。

世宗在康熙四十二年被立為太子,到了康熙七十二年,已經八十歲的康熙皇帝駕崩,而執掌了國家三十年的世宗才自此由太子變成皇帝。

康熙皇帝在位七十二年,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與之相反,世宗做了三十年的太子,一直到五十六歲才登基為帝,只做了一年的皇帝,五十七歲這一年便退位給了高宗,成為大清的第一位太上皇。

康熙皇帝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世宗則是最長壽的皇帝,一直活到九十一歲。

康熙皇帝曾不止一次的在回憶錄中說到世宗懶散,而這一點在世宗退位後也得到了驗證。

退位後的世宗皇帝不理朝政,也沒有辦到暢春園去住,而是開始了在大清長達十幾年的遊歷。

世宗做太子的時候,常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但是在退位後,就沒有世宗的文章留下了,世宗既沒有像康熙皇帝那樣寫回憶錄,也沒有像文人遊歷時那般寫遊記。

史學家只能從當時各地的報紙上湊出世宗這十幾年的遊歷範圍,世宗做太子時被戲稱為‘抄家太子’,退位後也延續了他對貪官、昏官的厭惡,又被百姓們戲稱為‘大清第一禦史’。

胤祉萬萬沒想到自己到五十七歲這一年才迎來退休,論有一個死活不可挪位的皇阿瑪是如何讓他被迫延遲退休的。

皇阿瑪不退位,他自然也不能逼著皇阿瑪退位,而做皇帝和做太子的區別便是,皇帝可以自由決定退休時間,而太子不能。

他做了整整三十年的太子,登基後還得用一年的時間來穩定人心,給兒子適應和準備的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這一年,弘晴早就已經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他這個做阿瑪的總算是可以退休了!

在退位之前,胤祉發了自己的最後一條政令——除明黃色外,大清百姓服飾發型自由。

然後便帶頭剪了辮子,不等宗室裏的那些人來念叨他,他就自己先溜了。

他可不會像皇阿瑪一樣,三十年都留在京城,趁著身子骨還健碩,當然要到處旅旅遊了,雖說六十歲以下去景點需要花錢,可他不是差那點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