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聽說了恢復高考的消息後, 項英雄最開始並沒什麽想法。讓自家兩個讀過初中的兒子也去碰碰運氣,就是他當時能想到的全部了。

但是當宋恒宋悅請假回城復習以後,他終於意識到, 高考對於生產隊裏的那些知青而言是件天大的事!

知青們剛來的時候, 還是十幾歲的姑娘小夥,現在有的已經奔三張了,早就在隊裏結婚生子紮下了根。

項英雄希望孩子們都好,無論是知青還是本村社員,都能好。

可是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分別。

有個徐知青的例子在前,讓項英雄能更直觀地體會到這種分別的殘酷。

連支書的閨女都有被拋棄的風險, 那就更別提隊裏的其他孩子了。

項英雄輾轉了一晚拿不定主意, 第二天跑去跟賈支書說了自己的擔憂。

他想提前商量出一個解決辦法, 盡量多保住一些家庭。

“商量啥呀, 人家考上大學就遠走高飛了,”賈支書抽了一口煙說, “你換位想想, 如果你家閨女兒子是大學生, 畢了業就能留在城裏坐辦公室, 你還舍得讓孩子回農村吃苦嗎?”

他女婿的情況跟這些考出去的大學生不一樣。那個工農兵大學生的名額是靠他這個當支書的嶽父拿到的,結果上了大學就想賴賬, 那可不行。

“誰也沒說讓大學生回農村吃苦呀!”項英雄嘟噥道, “願意留在城裏就留唄, 但是得把老婆孩子接到城裏去吧?”

“接不接的,到時候就得全憑良心了, 你看那陳世美, 沒發達的時候, 跟秦香蓮也好得蜜裏調油似的,可是當了駙馬以後轉過臉來就要派人抹了秦香蓮這個汙點。”賈支書搖頭說,“那麽多知青呢,咱們不可能看得住所有人,不現實。”

恢復高考還只是小道消息,項英雄只跟老賈說了,賈家也有兒子閨女是返鄉知識青年,可以參加高考。

兩人翻出花名冊仔細合計了一下,瑤水大隊一共有54名知青。

知青內部消化了五對,20人保持單身,還有24人與本地社員結了婚,其中有18人已經生育了子女。

隱患就在這18個已婚已育的知青身上。

“我是真挺希望這些娃都能考出去的,並不是只有種地打魚才算支援農村建設嘛。”項英雄磕了磕煙杆,下定決心說,“既然咱們管不了人家的去留,咱就盡量多送幾個人出去,以後這五十多個人裏,但凡有一個有出息的,能記著點瑤水村的好,咱們也不算白忙一場!”

當天晚上,賈支書和項隊長在大隊部召集全隊的知識青年開會。

正式通知還沒有公布,項英雄便只含糊地對大家說,他們聽到了一些風聲,國家馬上就要恢復高考了。

瑤水大隊支持所有知青去參加高考,未來兩個月會在上工時間方面對想要考大學的知青額外照顧。

聞言知青裏立馬炸了鍋,有人信有人不信,但是一些家裏有門路的知青,早就收到了家長的通知,在知青點裏提前看起了書。

再想想突然請了事假的宋恒和宋悅兩兄妹,大多數人都信了。

那對兄妹的家庭背景在生產隊裏是公開的秘密,這個消息八成是從他們那裏聽來的。

項英雄讓知青們嗡嗡議論了一陣子,等他們將這個消息消化得差不多了,才壓了壓手繼續道:“上面還沒正式通知,我們也不知道保不保真,但是咱們朝夕相處了這麽多年,我知道大家盼這一天已經盼了很久了!所以,我跟賈支書認真商量了一下,還是覺得不論消息真假,都應該冒著風險提前通知大家。如果是假的,那就當咱們白忙了一場,但是萬一是真的,就可以讓咱們隊裏的知青先別人一步提前復習起來!比別人多復習一天,咱們就多一分勝算!”

知青們突聞喜訊心情激動,七嘴八舌說什麽的都有。

有謝謝大隊幹部的,有讓項隊長和賈支書別有心裏負擔的,還有提議大家都暫時保密不要再對外宣揚的。

李英英從人群裏站出來說:“支書,隊長,這個機會對大家來說太寶貴了,哪怕只能提前一天知道,也是快人一步。好多同志的課本和參考書已經不在了,你們看,是不是可以派人去縣裏和地區的各大書店買來一批教材?一旦消息正式公布,大家恐怕就買不到教材了!”

項英雄點點頭,但他不想給隊裏攬下這個活,便只說:“以防買錯了書,知青同志們還是派代表去買吧,隊裏可以出車。”

下面又是一陣嗡嗡嗡。

賈支書與項英雄的眼神交匯一瞬,然後清了清嗓子說:“這次是全國恢復高考,到時候與大家競爭的不是瑤水村這幾個人,而是全國幾十上百萬的知識青年。我們沒什麽文化,但是有一個道理還是懂的,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將最大的漁網拉起來。瑤水的知青和年輕社員們也應該相互幫助,團結起來,應對這次的考試。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從咱們瑤水村走出去,只要你們走出去了,無論以後回不回來,都是我們瑤水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