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蠹國害民的亂臣賊子(28)

時光流轉, 屢變星霜。

在距離慶朝已經足足過了一千年的後世,仍然有無數學者為那段時間的風采目眩神迷。

慶朝是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個朝代, 經濟、政治、文化都達到了鼎盛。

各式各樣的人才如同井噴式出現在那一段短短的時間, 鸞翔鳳集、彬彬濟濟。

但它同時也是歷史上最神秘的朝代。

一千年的光陰埋葬了太多的故事,只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謎團。

在一切都難以解釋的時候,還有人把祁恒在位時的昭明時期,稱為“神偏愛的皇朝。”

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

後世投入無數心血, 花費無數筆墨, 始終沒有得出一個結論:搖搖欲墜的偌大慶朝是怎麽在一夕之間, 如有神助般地起死回生?

一代代求知者前赴後繼, 奠定了慶朝在史學上的超然地位。

“提到慶朝,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沈明澤。他是舊慶朝與新慶朝的交接點, 他的死昭示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翻看以前的史書, 我們能發現很詫異的一點,歷史上對於沈明澤的評價呈現了一種很極端的兩極分化。誇他的人贊他聖人在世,貶他的人罵他無良奸臣。”

“目前官方比較認定的言論是前者。史書記載,昭明帝祁恒登位以後,每年的官員升遷必會提起沈明澤。沈明澤雖死,他身上的爵位與榮譽卻年年增加,以至於不過三年, 便到了賞無可賞,賜無可賜的地步。”

“還有野史提到, 昭明帝選擇年號時,其中的‘明’字就來源於沈明澤的名字,據傳, 昭明帝還當眾說過‘慶朝江山當有沈相一半’這樣的話。不過目前還沒有得到證明,唯一可以確認的是, 沈相沈明澤對於昭明帝的意義絕對不一般。”

“不僅如此,那個時代的幾位天驕,他們的事跡中都離不開沈明澤的身影。細數一下,‘千古一帝’祁恒、‘北鬥之南’易淮、‘文人楷模’文煦之、‘碧海蒼梧’宋笙、‘第一女官’周思柔、‘百戰不殆’寧氏父子……”

“除了文煦之,其他人的人生軌跡,似乎都與沈明澤並無關聯,畢竟他們展露頭角時,沈明澤早已死去。這裏稍微偏一下題,沈明澤的死亡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法是昭明帝親手劍殺,但同樣沒有實證。”

“剛剛提到的這些人,他們一生為沈明澤寫詩作賦無數,光傳下來的就有一千二百七十余首詩,以及三百多篇賦。其中二十篇被選為高考必背古詩文,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立夏的校園總有股揮之不去的燥意,即使開著空調也無濟於事,它生在正午陽光的烤炙下,生在點點的蟬鳴聲裏。

即便聽課都是舉國上下最優秀的一批學生,曾從千軍萬馬獨木橋的高考中脫穎而出,談及那段灰暗艱苦的背書歲月,也不由得哀嚎一聲。

講台上的教授於是聞聲輕笑。

他叫文清和,他們家是慶朝文煦之的後人。

文清和自小就對慶朝的歷史感興趣,一直到如今兩鬢斑白。

教授繼續說:“很多人問我說:老師,你怎麽能研究一輩子的慶朝歷史?我都會跟他們解釋,不是的,慶朝太長了,我研究的只是昭明帝祁恒登基前後十年。”

“共二十年的光陰,我能把這段看懂,就已經心滿意足。可惜,我研究了四十年了,還不敢說一個懂字。”

這就是文清和謙虛了。

他是有名的史學大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事件,都能說上一兩句。

他也是如今公認的,最了解慶朝的人。

他說不懂,世上就沒人懂了。

給剛上大學的孩子授課,文清和盡量說的簡單詼諧。

他有幸窺見那段風華的吉光片羽,如今垂垂暮已,盼望後來人能將其補充完整。

“我們說回沈明澤。大家可能會很奇怪,為什麽傳世的詩文這麽多,我們對沈明澤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了解呢?”

“凡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旁人對他們的評價都是毀譽參半的,沈明澤卻很奇怪。他還在世時,簡直稱得上一句天人共誅,朝野上下全是罵聲,沒有一句好話。”

“而他死後,名聲卻發生了一個巨大的逆轉,如同你們現在看到的詩,將他誇的天上有地上無,所有的華麗詞藻加諸一身,比神仙還神仙。”

教授笑了笑:“世界上是沒有神仙的。也正因為對沈明澤的描述太不客觀,所以官方一直不敢給一個確定的答復。”

“那老師,你覺得沈明澤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你相信這些詩文上寫的嗎?”有學生舉手提問。

“我啊……”

下課鈴聲響起。

教授低頭收拾桌上的講義。

見學生們還都好奇地看著他,他油然生了欣慰之感。

“我家裏有一份先祖文煦之傳下來的墨寶,先祖在上面說,沈明澤是他最驕傲的學生,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