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算法(第3/4頁)

張德明思維閃爍間,俞廣沒停下,繼續的道:

“但是……這個算法,缺陷太大,誕生出的智能生命,不僅是混亂思維,而且每次存在的時限,也不會超過一分鐘,就會不可逆的徹底毀滅。

我天宇為此研究了好些年,還是沒能改善什麽。一次次的嘗試中,完全就是用源代碼,不斷的催生出一個曇花般的智能生命。

看著他們誕生,經歷璀璨而短暫的瞬間,又眼睜睜的看著它們滅亡,無能為力!”

‘原來如此,自我毀滅中誕生出智慧,誕生後沒法終止這種毀滅麽?呵呵,還真是諷刺,卻又異常的契合人類的本質啊,這叫做基因算法,命名還真是……極具諷刺性!’張德明思維閃爍著。

俞廣有些傷感的停頓了片刻,才繼續道:“這第二是神經元算法,這本來是天宇最大的一大流派,最有希望誕生生命的流派,即使如今被基因算法搶了先。

但是因為基因算法的巨大缺陷,頂多智能算先了半步,因此神經元算法依舊火熱。

此法是我們仔細研究了人類大腦的工作模式,以算法構建基礎神經元。用神經元構建反射弧,想慢慢搭建出整個算法光腦,復刻出算法大腦。

但是……大腦內神經元宛若星空,每個神經元也不盡相同,功能各異。要想完全模擬出一個大腦,構建出一個宛若人腦的算法光腦,實在太難了啊……

從其流派誕生至今,無數先烈前仆後繼的補充構建下,數百年下來,一個腦區也未完成,別說整個大腦了。

但是即便如此,用這一流派弄出的弱人工智能,如今也是天宇之最。大家都知道,這麽發展下去,算法光腦出現也是遲早的事情。”

天空不少人都若有所思,想起來前幾天範德賢的那個巨大的蒲公英,大概就是和那東西有些類似吧!

“第三,大數據衍生,這個方向,算是有些天馬行空吧。經歷張道友的前面幾論,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天宇的科技大多誕生與生活,起源於對宇宙萬物的觀察。

比如我前面說的兩種算法,都是觀察人類本身,才得以誕生。這第三種算法理念,他並不是誕生於觀察人類。而是誕生宇宙間最本質的規則——偶然突變性!

就如我天宇對人類由來,對各種生命由來的猜測:生命誕生與毀滅的循環,起始於偶然中。

無盡的荒古,天地可能是荒涼一片,在一個毀滅中,極其偶然的誕生了最初的生命。

隨著生命的演變,慢慢有了世間萬物,然後又在一次次偶然中,才有了千姿百態的生命,慢慢演變下才有了人類,有了智慧。

而大數據衍生,就是從這一概念著手,用龐大的數據,強大的硬件演算,實現數據碰撞,實現變化衍生。

期待在偶然中,摩擦出那一點智慧的火花,以此誕生出最初的數據智能。

眾多流派中,這一流派誕生的智能生命,應該是最強的。因為這是模擬宇宙本質,真要誕生了智能,那麽他就如宇宙中的人類似的,他天然就適合在數據中生存。

但是這樣撞大運的算法,因為極其的不確定性,讓其並不太受我天宇關注。

畢竟太過偶然,甚至如今都還沒法做到完整的模擬出數據最本能的碰撞和突變,這個流派完全是看天吃飯。可能千萬年沒有結果,可能明天就出現重大突破。

不過因為僥幸心理是人的一大不可或缺的心理,還有大數據弄出的弱人工智能也很強,所以如今也是天宇的大算法流派之一。

除了上面最強的三大流派,天宇算法流派還有很多,畢竟數百年的發展下來,總有人有著奇思妙想。

比如擬人算法,以生命循環為基礎,擬人構建;

比如記憶算法,以強大硬件為基礎,儲存數據,在用算法碰撞,企圖模擬人類的模糊記憶,以記憶逆向誕生智慧等等……

流派眾多,我就不再這裏一一舉例了。我們天宇為此大會,準備了三大流派的兩種核心算法。”

俞廣言到此,眾人全都精神一震,看向了俞廣,就連張德明也不例外。

“不少人可能疑惑,為什麽說三大流派,卻只有兩種核心算法?因為大數據衍生,並沒有以什麽強大的算法為基礎,聽了我剛才的描述,大家應該明白這其中的區別。

因此我們本次,只準備了基因算法和神經元算法。當然,為了不讓我天宇的路子,影響道鴻蒙的諸位道友,讓你們走上我們的歪路,我們本次只提供最基本的算法核心,不給出演變後的東西。”

‘說的那麽好聽,不就是只給個種嘛!’

這一刻,不少人都冒出了這樣的想法。

俞廣言語間,雙手平攤,兩個立體光影出現在了他手中。左手中,無數的符文組成了光點和絲線,光點絲線勾連間,形成了一個光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