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小師叔入三國8

荀家很快在瑯琊縣安居下來。

幾乎所有的荀家人對瑯琊縣都很滿意,一些荀家的年輕人已經生出了想要投靠年輕縣令的心思。

荀彧沒有阻攔家裏的小輩,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卻不能將想法強加給小輩們。

實際上,荀家人已經分成了兩派。一派如同他一樣堅持漢室正統,想要扶持漢室。另一派則看出漢室將頹,想要尋找明主。

陶玄會是明主嗎?

從好友郭奉孝和戲志才的口中,荀彧判斷出陶玄確實是一個有才能有胸襟的人,這樣的人如何不是明主?

只是、只是漢室還在,他就不會另投他人。

荀彧的固執讓郭奉孝和戲志才頭疼,但小師叔卻無所謂。

荀彧確實是人才,但有句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個人再厲害,也及不上群眾的智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合理安排他們,他們發揮出的能力,不下於那些有名的才子謀士。

小師叔看到瑯琊縣越來越多的人,心想可以擴大軍隊了。

只可惜,普通的軍士一大把,但將領卻一個都沒有。

又不能像綁郭嘉和戲志才一樣去將人綁來,那一個個都是武力值強大的家夥,小師叔手下這些人怕不是他們對手。只怕人沒有綁來,手下卻被人殺了。

勉為其難,小師叔只能自己練兵帶兵了。

小師叔沒有強制征兵,不過給士兵們的報酬很高,引得許多人報名加入軍隊。家中只是舍出一個兒子參軍,卻能夠換回足夠家人十年生活的銀錢物資,誰不願意。

沒多久,小師叔手下的軍隊人數就增加至五千人。

是實打實的五千人,而不是對外誇張地虛報了數目。

如今這些領兵的人都喜歡誇張,總喜歡將自己手下的人數往高了報。

明明五千人,非要說五萬人。

明明兩萬人,非要說十萬人。

一次打仗就是幾十萬人。

話說,三國時候有這麽多人嗎?

郭奉孝搖著折扇,一副風流公子的模樣走向校場。

校場上,小師叔正盯著兵士們練習軍體拳。

整齊劃一的動作和宏亮的呼喝聲讓郭奉孝嘴角勾了起來。

他的小主公,給他的驚喜越來越多了。

有這樣的軍隊,怕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吧?

小師叔看到郭奉孝,迎了上來。

“奉孝怎麽來了?”

郭奉孝掏出一封信,遞給小師叔:“陶公送信過來了。”

陶謙經常讓人送信過來,郭奉孝見慣了,不可能這麽慎重,竟然親自將信帶過來給他。

他如此做,只怕這封信很不尋常。

雖然信件是封好口子的,但郭奉孝鬼才,怕是根據時局,已經判斷出陶謙這封信寫的是什麽了。

小師叔打開信,一看,果然如同郭嘉所料,有大事情發生了。

“袁紹召集各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

“果然。”郭奉孝問小師叔,“主公要去嗎?”

小師叔點頭,這樣子的大事,他怎麽可能不去親眼見識一下。

小師叔:“我一個人去就行了,就不帶其他人了。”

瑯琊的實力還是得先隱瞞著,現在還不是暴露的時候。

郭奉孝贊同點頭。

現在確實不是他們冒頭的時候,等到時局大亂起來,其他人打成一團,是他們渾水摸魚的時候。

“我走後,瑯琊的事情就拜托奉孝了。”小師叔慎重地委托郭奉孝。

郭奉孝雖然懶散,卻明白輕重,此時神色也變得慎重,接下了任務。

小師叔帶著當初自己來瑯琊縣帶的那三十個健仆離開了。

這三十個健仆原本都是陶謙的人,但如今,他們忠心的對象就只有小師叔一個了。

回到徐州,小師叔立刻去見陶謙。

如今陶謙已經花甲了,在這個古代,已經是長壽之人了,本該安享晚年才是。但現在的局勢,他根本就無法安心退下來休養。

“玄兒。”

看到越來越出眾的孫子,陶謙非常開心。

孫子這些年將瑯琊經營得很好,甚至讓整個徐州都受惠,足見能力有多出眾。

慶幸陶家有了這麽一個繼承人。

這也是陶謙容忍劉氏還活著的原因。

她要不是陶玄的親生母親,陶謙早就讓人處理;呃劉氏。免得她總是給陶玄找麻煩。

小師叔笑眯眯地跟陶謙敘了別情,說起這些年在瑯琊做的事情。

當然,很多事情是不能說的,而他說的事情大部分已經通過信件的方式,早就讓陶謙知道了。因此兩人聊瑯琊聊得不多,很快話題就轉到了聯盟攻打董卓的事情上。

“玄兒怎麽看?”

小師叔道:“這件事情只怕虎頭蛇尾。人心不齊,各又算計,袁紹不是個好領導。祖父,咱們這一次怕就是走個過場。到時候低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