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述職

文哥兒的婚事結束後不久, 老太太回老家的事兒就被提上了日程。

徐中行安排平安去護送老太太,又將徐家的家丁分出一部分也跟著,生怕路上有個什麽萬一。

蔣明菀知道後, 心裏又怕男子粗心,路上照顧不好老太太,因此將玉蘭並幾個之前伺候老太太的婆子也派了去。

在老太太離開當天,徐家人一家子出動,一直將老太太送到了船上。

蓁姐兒和揚哥兒都對祖母依依不舍,雖然老太太只是短短來了幾日,可是對兩個孩子著實十分好, 因此孩子們也十分不舍得祖母。

老太太心裏也舍不得孩子, 抱著兩個孩子還流了幾滴淚,只說等日後空了,讓他們回來玩。

之後又仔細叮囑徐中行和蔣明菀, 要好好照顧孩子們,然後這才上了船。

她們就站在碼頭上, 一直看著載著老太太的船離開了港口, 這才上了馬車。

徐中行許是因為剛剛送走了母親, 情緒有些不大高,回家的一路上也不大說話。

蔣明菀也知道他心思,因此一路上也不打攪他,只坐在一邊小聲與兩個兒女說話。

等回到了家, 徐中行的情緒這才好轉。

老太太離開了, 徐家人的日子還是得照樣過。

很快, 徐家的日子也走上了正軌, 蔣明菀有了前世的經驗, 如今照顧兩個孩子也得心應手, 再加上還有甘嬤嬤的幫助,那就更容易了一點。

而蓁姐兒和揚哥兒,也是該讀書的讀書,該上閨學的上閨學。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去。

等到十一月的時候,蔣明菀以正賓的身份,參加了蕓姐兒的及笄禮。

等到及笄禮成,知府夫人激動的都紅了眼睛。

蔣明菀在一邊看著,心裏也覺得高興。

這個姑娘上一世不到及笄就慘死,這一世她也終於有機會,好好的度過她的美好年華了。

等到及笄禮結束之後,蔣明菀倒是沒急著走,因為知府夫人留了她說話。

兩人也不過是說些家長裏短的事兒,但是蔣明菀卻能看出來,她心情好似不太好。

問了幾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知府母親的緣故。

這位老太太果然如同蔣明菀猜測的一樣,來者不善,之前知府大人違背了她的意思,自顧自給兒子定下了婚事,老太太心中就十分不滿。

等到聽說那姑娘竟然是巡撫家的閨女,這份不滿就更重了,只當知府是看不上她娘家人,想要撿著高枝兒攀。

因此這回她過來,就是為了將娘家那個小姑娘送來給文哥兒做妾的。

蔣明菀聽到這番道理簡直呆住了。

這老太太怎麽糊塗成這樣。

她心下覺得有些不妙,但是到底不好說旁人的家事,只能小心的安慰了幾句趙夫人。

但是趙夫人卻不見頹廢,只冷笑道:“老太太想著我們老爺還是當年那個任她拿捏的書生呢,如今大好前程就在眼前,老爺又怎麽會因為她壞了與巡撫家的交情,再說了,我的文哥兒也是不願意的。”

蔣明菀聽著這話也是一時無語,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不過趙夫人很快就岔過了這個話題,說起了蕓姐兒的親事。

趙夫人對蕓姐兒的親事很用心,這段時間一直在相看人家,如今也相看的差不多了,等到蕓姐兒及笄禮之後,就要定下來了。

蔣明菀聽了對方的家世,倒也覺得相稱,再一聽那家孩子的品性,也覺得趙夫人這是用了心了,便笑著點頭:“您考慮的很周到。”

趙夫人也忍不住滿臉笑:“那家的哥兒我們老爺也是親自見過的,回來之後贊不絕口的,只說很有靈性,倒是比我們文哥兒強,我也不求著他能有個什麽大前程,只要他能和蕓姐兒好好過日子就好。”

蔣明菀知道她說這話只是謙詞,其實也是心裏滿意的,嘴上便也誇贊了幾句,直把趙夫人誇得笑的合不攏嘴。

這一年就這麽不疼不癢的過去了,過完年之後,蔣明菀便聽說,知府大人家的那位老太太也回了老家,一起回去的,還有那個與老太太一起來的小姑娘,而文哥兒跟前也並沒有多一個小妾。

蔣明菀便知道,這位老太太,到底是沒有鬥得過她的親兒子。

說起來也正常,若老太太不是真的想與兒子撕破臉,也是不可能拗得過兒子的意思的,畢竟衛知府才是衛家真正主事的人。

來年三月,蕓姐兒定下了親事,正是上次趙夫人和蔣明菀所說的那位,是省城一位道台的公子,根據徐中行的話,讀書尚可,人品還算端正。

自此之後,蕓姐兒也不大來徐家附學了,盧先生還有些放心不下她,在她離開的那天,將自己私藏的書送了幾本給蕓姐兒。

直把蕓姐兒感動的什麽似得。

等到五月蕓姐兒成婚的時候,蔣明菀也去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