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3頁)

當然只是願意還不行,還得搞一些優惠政策。

趙旸之前取消了不少優待讀書人的政策,但是在北方並沒有完全取消。

北方真的太窮了,又經常被西夏和遼國騷擾。如果不保留一些優待政策,北方人是不願意去讀書的。

蘇轍調去北方任職,除了擴大讀書人數,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發展北方的經濟。

這三年來,在蘇轍的治理下,北方發展地還不錯。不過,不徹底解決西夏和遼國,北方的經濟永遠發展不起來。

這時,元松走了進來,恭敬地說道:“殿下,張福求見。”

趙旸一聽這話,忙說道:“讓他進來。”

沒過一會兒,元松就帶著一個二十多歲,長相清秀,身材清瘦的內侍走了進來。

“見過殿下。”

“起來吧。”趙旸溫聲問張福道,“都準備好了?”

“回殿下的話,一切都準備好了,就等殿下一聲令下。”

趙旸看向元松,吩咐道:“元松,你去一趟司天監,讓他們在下個月內選出最好的日子。”

“是,殿下。”元松說完,退了下去。

趙旸又問道:“船沒問題?”

“殿下,所有的船都試了,沒有任何問題。”張福非常認真地匯報道,“小人也把所有的船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三十遍,確定沒有任何問題。”

“下水也沒有問題?”

“沒有,一切都正常。”

聽到張福這麽說,趙旸心裏就放心了。

“從明天起,開始準備物資。”

“是,殿下。”

接下來,趙旸非常詳細地跟張福說準備的物資有些哪些。

張福是張茂實收的徒弟,也可以說他從小被張茂實撫養長大,深受張茂實的影響。不僅武藝高強,並且做事謹慎認真,最重要的是他對趙旸忠心耿耿。

三年前,趙旸研究大宋輿圖時,忽然想到了海上貿易。

其實,大宋的海上貿易非常繁華。這些年來,大宋的瓷器、茶葉、藥材和布料源源不斷地賣到海外。

趙旸想到了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他認為大宋的海上貿易這麽繁榮又方便,為什麽不學鄭和下西洋,這樣會讓大宋的海上貿易更加繁華。

除了把大宋的東西賣去海外,還要把海外的東西帶回大宋。

趙旸就跟宋仁宗提出派人下西洋的提議。

海上貿易帶來的收入是非常客觀的。

宋仁宗贊成了趙旸的提議。

從三年前起,趙旸就為下西洋做準備。

下西洋前的準備真的太多了,當然首先得準備好船。

宋朝的船是非常不錯的,但是趙旸覺得跟明朝的船相比,還是遜色了點。他就讓皇城司的工匠們把明朝的船弄出來,當然不能舍棄大宋船只的優點。

結合明朝和宋朝的船只的優點,創造出新的船。

就在去年的夏天,新的船只造了出來,並且一直在試水。

試水到現在,終於沒有任何問題。

船造好了,接下來就是人。

趙旸就參考鄭和下西洋,就從內侍裏挑選一個人做下西洋的領導。

張茂實向趙旸推薦了張福。

在張茂實推薦之前,趙旸是知道張福的。

張福一直以來身為暗衛,在暗中保護趙旸。多虧了他的保護,趙旸這些年在宮外沒有出事。

他除了武藝高強,為人謹慎以外,也非常有心機手段。張茂實把他當做繼承人培養的,等張茂實老了,張福將會接管皇城司。所以,趙旸覺得派他下西洋最未為合適。

趙旸又從皇城司裏挑選不少侍衛。他還從殺破狼軍裏挑選出不少人,讓他們跟著張福他們一起出海。

對了,在船上,趙旸還裝了火銃、火|藥和炮。

皇城司一直在研究木倉、火|藥和炮。但是前幾年,一直沒有弄成功。好在兩年前,終於弄成功了,不過炮並不是很成熟。

趙旸搞下西洋的計劃,除了發展擴大海外貿易,還有重要一點,那就是找到美洲大陸。當然,目前肯定沒法找到,但是以後說不定能找到。

等司天監選好下個月的吉日,張福他們就能出海了。

東宮裏,趙旸和張福商議出海的事情。

宮外,王胖胖慢悠悠地前去官學。

這時已是申時,縣試的正場成績已公布。

等王胖胖不急不慢抵達時,等在官學門口的學子並不多了。

看到自己成績,並且見自己考中的學子們自然已經高高興興地離開。留在官學門口沒走的學子們是沒有考中的,他們不相信自己沒有考中。

既然來到官學門口,那就順便看看自己考了第幾。

王胖胖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寫在榜單的首要位置,微微驚了下,隨即就恢復鎮定自若的表情。

對於自己考中縣試第一名這件事情,王胖胖心裏並沒有什麽歡喜。就像趙旸說的那樣,他對於自己在縣試考第幾並不在乎。再者,在縣試考第一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