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理財會議(第2/3頁)

此次的理財,實則還是在“節省”上下功夫。克扣宗藩祿米,無疑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但這種事情不可擺到台面上。官員俸祿、水利工程開支和宮廷用度等,這些亦不合適提及。至於提議皇上削減修建道家修築開支,卻是誰都不敢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

誰都沒有想到,徐黨面對皇上的難題,竟然是打算要在兵餉一事做文章。

“兵餉,關乎邊疆穩固,你們當真想要大明生靈塗炭嗎?”兵部尚書楊博提出異議道。

楊博,山西人士,嘉靖八年的進士,時方二十,可謂是年少得志。最初受任為盩啡知縣,調遷到長安,後被征召擔任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又任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調任山東提學副使,轉任督糧參政,後以右僉都禦史巡撫甘肅,服喪歸來被授予兵部右侍郎總督邊鎮軍務,其後調任以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回朝出任兵部尚書其後調任薊遼總督,回朝任兵部尚書,加封太子太師。

雖然楊博只有五十多歲,但已經是官場的老資格,比在場的很多人的資歷都要深厚,特別在兵部擁有無人能比的威望。

當下徐黨想要對兵餉動心思,他那張國子臉當即斂了起來,怒目望向了嚴訥和藩恩二人。

“楊尚書,還請稍安勿躁!”嚴訥自然不想跟楊博發生沖突,當即出言寬慰道。

藩恩的資質最老,板著臉認真地道:“我們並沒有說不守,但現在邊軍弊病叢生,當下皇上連修座清心殿都擠不出銀子,難道兵部那邊就不該出一分力?或者說,兵部是你楊惟約的地盤,朝廷整頓一下都不成了嗎?”

這話不僅搬出了皇上,而且還掏出大義,當即便是駁得楊博臉紅耳赤,連忙進行否認。

只是他心理卻是明白,若朝廷真要整治邊軍弊病,這無疑算是一件好事。只是當下的出發點是要削減邊軍兵餉,不管是運用什麽手段,削減的實則是邊軍的戰鬥力。

都說胡宗憲是一代軍神,他卻不以為然。若不是胡宗憲得到了嚴嵩的支持,大筆的軍費和軍資都撥給胡宗憲,胡宗憲哪有能力剿滅東南倭寇。

當下削減邊軍兵餉,別說是要收復河套,面對蒙古大軍只能是守城自保了。

工部尚書雷禮眉頭微微蹙起,當即反對道:“本官不曾在兵部任職,但今蒙古騎兵屢犯邊境,每年洗劫擄掠邊境百姓,咱們應當加大兵餉供應,焉有克扣之理!”

“既非行伍出身,便休想妄議兵軍之事,省得貽笑大方!”藩恩當即便是針鋒相對,然後侃侃而談道:“朝廷每年撥付九邊的兵餉是以百萬計,然每年的防線猶如虛設,今有聞邊軍將領多行貪墨之舉,更是克扣兵卒餉銀或虛報兵丁騙取餉銀,此等種種劣病不清之?太祖有言:吾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粟。今九邊軍士全懶朝廷,吸髓於民間,又豈能不糾之?”

聲音並不大,但顯得中氣十足,而表情亦是配合得當,宛如大明鐵骨錚錚的忠臣一般。

在說到最後之時,藩恩飽含深情地望向堂上,可惜他注定是要失望了,上面只有聖旨而不見嘉靖。

話音剛落,大理寺卿和左通政使連連點頭附和道:“此話不錯,咱們太祖創造了軍屯自給自足,如何搞得朝廷每年還要花費上百萬兩兵餉撥付於九邊,這兵餉確實要進行削減!”

雷禮的眉頭微微地蹙了一下,但最終沒有吭聲。

卻不是他認可了對方的觀點,而是他突然明白這個朝堂已經姓徐不姓嚴,他這個嚴黨余孽注定是要被清算的,他的觀點注定不會被采納。

且不說邊軍的情況如何,朝堂向邊軍撥付兵餉本就是慣例,這幫人為了達到克扣兵餉的目標,簡直就是在這裏胡說八道。

這軍屯已經名存實亡,那些軍屯早被勛貴和官紳占了去。昔日大太監劉瑾要重新整理軍屯,結果被百官群起而攻訐,最終以謀逆處以淩遲。

現如今,藩恩竟然還敢提軍屯自給自足,怎麽不學學當初的劉瑾提議重新整理軍屯,將那些被霸占的軍屯還給軍戶呢?

只是雷禮心裏非常清楚,這個朝堂早已經腐朽到根底,他根本叫不醒一群裝睡的人,這幫大臣都是一心一意要犧牲九邊的邊防力量,以此討好於皇上。

“你們打算如何整頓?”楊博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板著臉進行詢問道。

很顯然,他已經選擇做出讓步,畢竟嚴訥和藩恩在一定程度代表著徐階的意志。

藩恩跟嚴訥交流了一下眼神,嚴訥微微一笑地道:“楊尚書,請大可放心!我只希望能夠懲戒一些貪墨的將領,同時邊軍不可再頻頻調動,從而為朝廷節省一些錢糧,將所有的錢糧都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