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1章 跳梁小醜

三月的京城,細綿綿的春雨灑在京城的青磚街道上。

城中的百姓或是撐著雨傘行走,亦或是冒雨急步,這座天下第一城跟著以往那般呈現著日常生活的景象。

雖然蒙古大軍來犯的消息已經傳開,但此次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恐慌情緒。

大家對林晧然管理下的大明邊軍越來越信任,特別得知林晧然親自前往居庸關坐鎮,很多百姓聞訊便將心直接放回肚子裏。

林晧然的軍事才能早已經是有目共睹,而大明的居庸關又是天下第一險關,縱使俺答親率十萬騎兵亦不可能突破得上居庸關的防線。

正是如此,雖然知道居庸關那邊可能正在打仗,但京城總體還是持續著現狀,頂多是大家不斷打聽前線的最新消息。

如今京城的百姓最為關注的事情並不是前方戰事,而是即將舉行的殿試,關心著本屆新科狀元的歸屬。

“諸生水準高低立見,我看此屆新科狀元非福建學子王用汲莫屬!”

“這官場什麽德行還用多說嗎?新科狀元非華太師之子華叔陽莫屬!”

“呵呵……當年烏程縣的範應期關系夠硬吧?結果還不是給刷了下來了?”

……

由於很多百姓都參與競猜狀元郎的賭注,現在京城的百姓和士子都圍繞著狀元郎的人選展開激烈的討論,雙方可謂是各執一詞。

如果是在往屆,陰謀論恐怕早已經是大行其道。只是現在的百姓對朝廷卻是重拾幾分信任,卻是認定狀元的人選會做到公平公正,故而還是用才學來論狀元。

當然,他們很多人並不是認為朝廷多麽清明,而是相信那位主治順天府期間有林清天之稱的林閣老會維持著春闈的清明。

在不經覺間,越來越多的百姓默默地擁護著林晧然,期待這位有“林清天”之稱的林閣老能夠取代不作為的徐階。

只是不管如何,他們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局外人”,狀元的歸屬更多還是取決於上層大佬們的較量。

天空顯得陰沉沉的,細細的春雨正潤物細無聲般地灑在紫禁城屋頂的琉璃瓦上,令這座宮殿群更顯金碧輝煌的魅力。

金鑾殿不受雨水的影響,這裏像以往一般舉行著早朝,隆慶帝坐在那張龍椅上,殿中的百官整齊有序地站在其中。

只是爭鬥才是這個大明朝堂永恒的主題,今日的早朝已然不會平靜。

“昔日兵部尚書曾銑欲收復河套,先皇有問:‘今征逐河套,不知出師果有名?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否?’。今俺答興兵十萬來犯,且出師有名,咱們貴為宗主國當有大國風範。縱不跟俺答部互市,亦可助其災糧若幹,此舉既能助俺答部生靈塗炭,又可避免一場戰事,更彰顯大明和皇上的仁義,此不兩全其美乎?”南京禮部尚書趙貞吉位於第二列,站在殿中侃侃而談地道。

趙貞吉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四川內江人士,曾官至戶部右侍郎。因拒絕嚴嵩派遣其到薊州掌督運糧草,遭到嚴黨彈劾驕庸,進而在嘉靖朝的罷官免職。

只是隆慶朝去世後,他憑借著跟徐階良好的關系,很順利地重返朝堂。初任南京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不久升任南京禮部尚書,此次前來京城朝覲考察,故而今日亦是參加了早朝。

按說,作為朝廷的邊沿人物在早朝應當安分些,只是趙貞吉卻是突然間站了出來,已然是要在這裏攪起一番風浪。

趙貞吉在長篇大論之後,便是朝著龍椅上的隆慶鄭重地拱手道:“皇上,臣在邊地有過三年的任職履歷,亦熟知蒙古的情況,今願替朝廷前去和議,從而避免一場生靈塗炭!”

在說話間,他的氣場似乎籠罩住了這個金鑾殿。作為南宋右丞相趙雄的後裔,又出身於四川的世家大族,加上本身所具有的資質,讓他擁有著十足的本錢般。

這……

殿中的官員聽到這位德高望重的趙尚書突然間拋出這個論調,卻是不由得面面相覷,然後刷刷地扭頭望向了徐階。

趙貞吉去年能夠從削官之民一舉升任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正是徐階的手筆,而今趙貞吉拋出此番論調,很可能受到了徐階的指使。

朱衡和馬森默默地交換了一下眼色,只是他們顯得猶豫不決,卻是扭頭望向了前面的郭樸和陳以勤。

跟著其他陣營明確的官員不同,趙貞吉既是郭樸的同年好友,又是陳以勤的同鄉好友,卻是敵友難辨。

郭樸和趙貞吉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一起以庶吉士的身份進入了翰林院,卻是扭頭望了一眼旁邊的陳以勤。

陳以勤意識到郭樸的目光,當即感受到了一股壓力。他知道郭樸之所以沒有站出來反對,並不是郭樸念及跟趙貞吉的情誼,而是希望自己站出來表態,跟自己這個同鄉劃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