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 黃金鋼鐵

寒冷的南風正在肆虐著澳大利亞,南部很多草木已經枯萎,氣溫悄然來到了十余度,彰顯著屬於這片大陸的冬季。

在海邊的波浪聲中,澳大利亞南部最大半島上呈現著人類工業文明的氣息,在那塊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壘起了高聳的煙囪。

煙囪正冒著一道白色的熱氣,長長的白色氣柱跟天空的雲朵連到了一起,致使這個作坊宛如是一個雲朵的生產基地。

當然,這個充斥著人類工業文明的作坊自然不會如此的奇幻,這裏其實是聯合商團開采鐵礦石後修建的一個鋼鐵生產作坊。

澳大利亞偏居在南太平洋上,受到外界氣候,物理條件影響較小,地質結構長期穩定,地層古老,數億年來沒有強烈的地質運動,利於礦物的長期積聚、富集,致使鐵礦的品質不斷提高,達到了驚人的平均60%左右。

這些鐵礦後來又在風力的侵蝕下,埋深逐漸減小甚至露出地表,成為最易開采的礦床,而這裏的品質達到65%。

跟著南美洲的金礦、銀礦相比,這裏的鐵礦所產出的鐵可謂是鐵賤如泥,但對於現在的華夏卻是最大的財富。

不論是大明禁鋼令對整個民族興起的扼制,還是大明鐵礦品質低下不利於鋼鐵工業,澳大利亞優質的鐵礦無疑有助於華夏走上工業文明的道路。

聯合商團並沒有選擇一頭紮進金山銀山,而是主動肩負起民族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難來到了這裏紮根,希望將這裏最優質的鐵礦帶回大明。

有鑒於運輸成本的因素,加上這裏亦是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聯合作坊遂決定在這片新大陸直接興建一個鋼鐵作坊。

正是在聯合商團的努力下,他們在這裏迅速在立足,而今擁有一間工人達到上千人的大型鋼鐵作坊,成為華夏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

雖然這塊土地已經進入冬季,但澳大利亞的冬天阻擋不了華夏的熱情。

隨著一塊塊的煤炭丟進焚爐中,經過焚燒的鐵礦石很快融成了紅色的鐵水,很快從旁邊的鐵槽中流出。

嘿呦!嘿呦!嘿喲!

幾個戴著棉手套的鋼鐵工人將鋼鐵在凝結前迅速地拉了出來,從而形成一條長條形的鋼材,嘴裏整齊地喊著口號。

隨著達成標準的鋼鐵被軋斷,他們便得到了標準一致的鋼材,而這些鋼材將會被聯合商船的海船運回大明。

“城主來了!”

有工人看到一個青年男子出現,當即便是小心地提醒道。

楊富河秉承著父輩嚴謹的態度,每日都會親自到車間查看生產情況,處理著各種生產的突發事故。

“城主,預計今天便能生產到足夠的數量,明日便可以裝船返航了!”負責倉庫的主管錢楓見到楊富河,便是急步上前匯報道。

楊富河知道船只已經等了兩天,當即輕輕地點頭道:“如此甚好,你今日便安排人員裝船,爭取明日清晨便起航!”

“遵命!”主管錢楓得到答復後,當即便轉身離開。

不管是聯合商團的文化,還是他那段貧苦的經歷,都讓他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將自己所負責的事務高效地完成。

或許正是他們聯合商團這種認真負責的企業文化,盡管聯合商團分散在汪洋的彼岸,但他們仍舊是緊密地相連。

楊富河看著錢楓急匆匆地離開,亦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氣,轉而讓人叫來梁連營和林文傑一起商討鋼鐵第二作坊的籌建事宜。

自從他們三人組成鐵三角來到聯合半島經營這片新大陸,從建城紮根、就地采礦到建立鋼鐵作坊,他們一直都是按步就班地推進。

只是他們身上肩負的不僅一兩噸的鋼鐵需要,而是整個華夏的鋼鐵需求,故而他們還需要瘋狂地擴產。

正如林大人在信中所說那般,只要他們將足夠的鋼鐵運輸回華夏,那麽華夏就會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鐵制品和武器,將會無懼於倭寇、韃子和西洋人。

為了這個神聖的民族使命,他跟梁連營和林文傑甘於深深地紮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直到將這裏的鐵礦搬回華夏為止。

咚咚咚……

響午時分,一陣清脆的鐘聲從鐘樓上傳來。

工人處理完畢手上的工作後,便是紛紛朝著食堂而去,準備享用他們的午餐,而後他們將會繼續投入工作。

這裏三點一線的生活固然辛苦,但他們卻感到很快樂,他們不僅能夠填飽自己的肚子,而且每個月還得到不菲的月錢。

口水威原本是一個落下底層的普通百姓,雖然是村裏有名的打鐵匠,但祖輩欠了一筆債讓他的腰杆一直沒有挺起過。

在看到三個小孩可憐巴巴地吃自己的鼻涕蟲後,他一咬牙就投向了聯合商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聯合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