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京中翰林4(第3/5頁)

大家坐下說說話寒暄過,便各幹各的事了——看書。

他們屋裏就有書架,看完了不夠後院還有一院子的藏書。顧兆在上了一天班後,終於知道為何康景帝當初說讓他來翰林院磨練磨練了,在翰林的主要工作就是看書看書學習做學問寫文章。

做五休一的班。

十多年的寒窗苦讀一朝考中得了官職,本該是熱血沸騰想大展拳腳的時候,結果進了翰林又回到了上學時代,是很養心性,考驗定力的。

顧兆一早上雖說是看書,其實並沒有看的太進去投入。

翰林是五年一大考,考試時間隨機抽查,成績壞的直接刷下去隨便派遣外地,像梁大人這般在這個位置待了十多年,就因為文章不好不壞,沒什麽晉升前途,這就屬於黑翰林了。

紅翰林,也有,本朝出名的褚大仁,寒門出身的榜眼,在翰林院編修做起,連著三年從七品到從五品侍講,入內閣做學士,正四品,如今官拜二品。

顧兆本來還奇怪,翰林院大家夥從上到下都是清閑,遲到早退,早上九點多上班打卡,下午四五點就放了,怎麽就不怕聖上宣召?

不是說有草擬詔書等功能嗎?

如今顧兆才知道,早期是的,前兩屆皇帝時就很愛動用翰林院,到了康景帝這時,步驟變了一下,翰林院成績拔尖,文章寫的好的,先被挑去內閣,做了內閣學士。

這內閣在皇宮裏,皇帝要是找人寫文書,不比找翰林院的人近嗎?

翰林院向內閣輸送頂尖秘書人才,只要能近天子身邊,你文章寫的好,天天面見聖顏,從秘書跳板到別的地方,升的就會快。

這就是為什麽說翰林院清貴,有前途了。

清閑和貴重不沖突。

下午四點半,施大人就走了。施大人前腳剛踏出院門,就有仆從提著茶壺來給各位大人添茶,只添了一半。

其他三位大人便各自收拾,早早回家了。顧兆等人都在收拾,才反應過來,看著桌上茶盞的半盞茶,不由心裏失笑,面上不顯。

大家都是熟練工啊。

五點下班。

“田大人走了啊?明日見。”

“梁大人慢走,好,明日見。”

顧兆同三位同僚寒暄完,伸了個懶腰,辦公桌收拾了下,他看了一半的書想了下還是帶回去看好了——能外帶的。

出門自己辦公室,院子裏多留了一會,就看到了嚴二哥同同僚也出來了,還有那位榜眼杜若琪,若說顧兆年紀算小的,那這位榜眼杜若琪還要小。

今年二十二。

是魯地杜家的人。

大歷還沒建立起來的時候,杜家已經流傳幾百年了,世家門閥,時代更叠,皇帝換了好幾茬,唯獨這些世家沒怎麽變,底蘊深厚,一代代傳承,學了一身本事,賣給哪個帝王都成。

他們這一屆中,別看顧兆話題度最高,那都是民間百姓坊間流傳的八卦,上不了台面的,而官中同僚更看好的是杜若琪了。

進內閣,成為天子近臣,當屬杜若琪莫屬。

這人明明是一甲第二,論家世最拔尖,可為人十分內斂低調,當時打馬遊街曲江夜宴時,顧兆總覺得此人是故意低調,讓他們出風頭。

其實是對的。

樹大招風,杜家底蘊厚,其先輩做過大儒,出過書,天下讀書人有一半讀過杜家先輩出的書,大歷的朝堂文官中,又有多少人曾聽過杜若琪祖父講學。

反正復雜著。

再說這種虛風頭其實不要最好,略有幾分暴發戶,是會被輕視嘲笑看不起的。可顧兆也沒辦法,京中人看人下菜,拿他當話柄傳,知道他沒能力沒靠山做什麽反擊。

他能如何,不當一回事。

沒有好出身,就是艱辛些,但不能因此放棄了。

“杜大人。”顧兆先拱手作揖行禮。

杜若琪與嚴二哥都是正七品,比他高一階。

“客氣了,一同出吧?”杜若琪說話聲溫和,做了請的手勢,顧兆回敬,杜若琪笑笑,便先一步。顧兆走在一旁,也沒說什麽。

他叫杜若琪杜大人,對方應了,便是以官場禮相待。那便不要攀附稱兄道弟。顧兆懂。

出了翰林院大門,杜家馬車在一旁排著隊,趕車的小廝見了,連忙幾步拉著馬繩上前,沖著三少爺行禮,便站在一旁不說話靜候。

“那我便先回去了,兩位大人明日見。”

“明日見杜大人。”

杜若琪上了車,車子有遠了沒了影。顧兆和嚴謹信笑笑,這才擡腳往出走,嚴謹信說:“你還帶了書回去?”

“我今日浮躁,就看這一本書說是看完了,其實沒看到心裏去,下午又讀了一遍,看進去了覺得有意思,回去再看看。”

兩人說話相處就自在許多。嚴謹信嗯了聲,“我也是。”

“二哥你別騙我,你還會浮躁看不進去書?”顧兆覺得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