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往事

大歷初年,周大有和老王氏相繼駕鶴西去。

古人壽命都不長,他們夫妻倆能活到七十多歲也算是長壽了,這是喜喪,村裏人都說這是周大有和老王氏兩人多年積德行善修來的福分。

公婆離世後,王氏頗有種翻身當家做主的感覺。

自己雖和婆婆是姑侄女關系,可她自小就怕這個姑姑。

要不是當初她姑姑拗不過爺奶的要求,她也嫁不進周家來。

王氏兄弟姊妹眾多,小時家境委實說不上好,過慣了黜衣縮食日子的她,對錢財一向看的比較重。

這些年她雖面上不顯,實則心裏早已不滿公婆花銀子送二兒子去私塾念書的事了。

雖這老二也是她生的,可王氏認為這好鋼得用在刀刃上,讀書也得要看孩子天資的。

哪能好的壞的都一股腦的往學堂裏塞。

如今家中每年交給先生的束修和購買筆墨紙硯上的花銷就得要三四十兩,這還沒算上學堂裏的飯錢呢。

照如此下去,就算家裏有再多的銀錢也經不起花啊。

周富貴愛躲清閑,公婆過世後,家中的銀錢自然都交到了王氏手上。

王氏頓覺肩上擔子重了許多,一心想著該如何把這個家好好當起來。

話說當時周富貴打開銀錢匣子時,王氏心裏著實震驚了一下。

雖然她對公婆手中的銀錢數目作過大膽的猜測,也盡量往多了去想。

可看到眼前這白花花的銀子還是讓她激動萬分。

夫妻倆把銀子倒出來數了數,乖乖,算上銀票居然有六千多兩。

這讓王氏對公公當年掙銀子的能力又有了新的認知。

有了這麽多銀子,自己一家人就是啥活都不幹也可以不愁吃喝的過上一輩子了。

況且家中還有幾百畝良田,每年地裏的收成刨去自家吃的,余下的糧食也能賣上個一百多兩。

要知道一般莊戶人家一年忙碌下來能存下個二、三兩銀子就已經阿彌陀佛了,她家有這樣的進項,別說在曉金村,就是周邊的幾個村落也找不出一戶能與她家相比的人家。

想到這裏,王氏心裏莫名的多了一絲優越感。

王氏有三個兒子,這是她一直引以為傲的事情,覺得自己就是老周家的大功臣。

孩子多了,做爹娘的難免會有些偏頗。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可手背的肉總歸不如手心來的親香,父母對子女真正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又有幾個。

王氏也一樣,雖然都是從自個兒肚子裏爬出來的,可親疏遠近總是不一樣的。

三個兒子中,老大周青雲一向最得她器重。

在王氏眼裏周青雲是家中長子,以後自己和周富貴可是要跟著大兒子他們一起過活的,她自然要事事以老大為先。

所以家中拿出銀錢給大兒子念書那是理所當然的事,她還指望著老大將來能光耀門楣呢。

小兒子周青水當年還未足月就出生了,身子骨比起兩個哥哥來要瘦弱許多,王氏最是疼惜他。

且幾個孩子當中老三最是聰慧。

夫子也說老三在讀書方面最有天賦,將來考個秀才是肯定沒啥問題的。

只有周青林。

想到這個二兒子,王氏不禁皺起了眉。

老二最不讓人省心了。

上了這麽多年的學堂,卻連個三字經都背不全,寫出來的字歪七扭八的不說,還時不時的在課堂上搗搗亂。

常常氣的夫子肝疼,戒尺都不知挨了多少回。

好幾次夫子都讓周富貴把老二領回家去,說這孩子性子浮躁先緩個幾年再說。

可公婆卻是不肯。

在二老眼裏,他們這個乖孫子可好著呢。

要王氏說,二兒子就是被公婆給慣壞了。

當年王氏生周青林時不太順利,很是吃了一番苦頭。

婆婆為了讓她調養好身子,也就沒讓王氏親自喂養老二,而是把孩子抱到自己身邊養著。

她公公還特地央了族中一位剛生產過的婦人幫著喂奶。

可以說老二就是公婆一手帶大的。

因為沒養在自己身邊,王氏對二兒子一直親近不起來。

加上公婆兩個過分溺愛的緣故,周青林就養成了人嫌狗厭的霸王性子。

整個家中除了他爺奶的話,其他人說的他都置之不理,十足一個小痞子模樣。

每回王氏要教訓他時,公婆就會上前攔著,她常常是人沒打到,反倒先挨上了公婆的好一頓訓斥。

這樣的次數多了,王氏也就更不喜這個兒子了。

都說三歲看到老,如今老二這都滿十二了,可還是沒有進長半分,怕是日後也難出息到哪裏去。

王氏覺的,與其讓老二在學堂裏昏頭搭腦的浪費銀子,還不如讓他早早的跟著他爹學著打理家中的事務。

反正日後自己和周富貴年歲大了,這些活計總還是要有人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