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回書院(第2/3頁)

早在院試結束後周青林就查過資料做了統計。

新朝初建時,因戰亂人口流失的緣故,那時舉人錄取率為百分之六,也就是每百個考生中就能出六個舉人。

如今沒有外擾,百姓們生活安定,人口自然就越來越多了,而人口的劇增,也就導致了鄉試錄取率的越來越低。

就拿崔講學來說,他那年鄉試的錄取率還有百分之二,可到去年的時候就只有百分之零點六八了,一百個人裏面連一個都不到。

所以現在周青林的想法就是,順其自然,不管兩年後有沒有希望,反正自己先努力往死裏學就是了。

“周兄,明日休沐你還是哪兒都不去嗎?”

看到周青林這段時日都忙於課業,呂志義和應進慶都有些不解,離鄉試還有兩年多呢,現在就這麽拼沒必要吧,兩人不由得將目光都看向了周青林手裏的書。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這是《中庸》。

呂志義心道,這些書周兄不是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嗎,怎麽今日又開始研讀起來了?

見兩人一副不解的樣子,周青林笑道:“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原來是這樣,應進慶和呂志義兩人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自從考中了秀才之後,他倆就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捧過一回書了。

特別是這次回到家裏,聽到親戚朋友對自己的各種恭維後,就越發不知東西南北了。

這段時間每到休沐日,他倆就和同窗們山間水澗各處的玩,心都快玩野了。

現在看到周兄還是一如既往地在努力學習,呂志義和應進慶兩人仿佛被澆了冰水一般,立馬清醒了過來。

話說,人家周兄一個小三元都還在手不釋卷呢,自己一個連廩生都算不上的秀才還有什麽理由不努力啊。

想到這裏,呂志義和應進慶兩人也回到各自座位上,拿起書認真看了起來。

見他倆回去了,周青林並沒有分神多久,他翻到“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繼續看了起來。

剛剛自己說的“溫故而知新”還真不是應付人的話。

科舉考試,從縣試一直考到會試,這考題內容大體都離不開四書五經。

就好比鄉試,第一場,四書文一篇,第二場經文五篇,這兩場的考題都是以四書五經為基礎的。

可見熟讀這九本書的重要性,也證明了新的學問新的知識點,往往都是從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下學後,周青林背著書箱就疾步往家裏走去。

如今家裏可是有不少張嘴等著他的喂食呢。

那日他說由著那兩只母雞孵小雞來著,心想著能有個二十來只小雞最多了。

哪知那天他從書院回來時,就看到早上還窩在雞窩裏的兩只母雞,帶著剛孵出來的一群小雞出來晃蕩了。

有幾只小雞還走不穩路,晃晃悠悠的動不動就往地上一摔,雞媽媽就在邊上耐心等著雞寶寶自己站起來。

周青林看不下去,想上去扶一把,結果被母雞追得滿院子跑。

哼!這沒良心的,白給它喂了這麽多蚯蚓了。

本想數一數到底有幾只來著,可是小家夥們老愛躲到它娘肚子底下,自己怎麽也數不清,不過目測絕對不低於四十只。

老天,這可咋養啊!

從那天開始,周青林的學習生活中便多了一樣行當,那就是撿菜葉子。

話說他第一天去飯堂撿那爛菜葉子時,著實嚇了眾人一大跳,都不可思議他們書院裏的案首咋混到了這種地步了。

等大家知道撿去的菜葉子是用來喂小雞的,不免都松了口氣。

自那天之後,飯堂裏洗菜的大嬸們每天都會把擇下來不要的菜葉給周青林存在那裏。

這不,剛剛老盧頭又幫他把裝著菜葉的竹籃子提到門房那裏了,好讓他下學時帶回家去。

等周青林回到旺枝巷時,李阿婆和一眾婦人已經吃好晚飯靠在門口聊天了。

見到周青林今天又拎了一籃子爛菜葉子回來,大家都有些不忍直視。

老天,打死她們都想不到,如此風流倜儻的一個秀才爺每天吃的居然都是這些東西。

不是說,秀才能免稅,能給人作保嗎?

有這麽多銀子,幹嘛還吃得這麽苦啊?

難道是家裏有個扒著錢財不松手的老娘?

還有,這秀才公的媳婦和閨女怎麽好久沒看到了啊。

這麽多疑問憋在熱心腸的李阿婆肚子裏,讓她烙了好幾個晚上的燒餅了。

今天她是實在忍不住了,這不,眼見人已走到面前,她忙開口朝周青林問道:“秀才公啊,你家媳婦和幾個閨女哩?”

見是住在斜對門的大娘,周青林笑道:“都在老家呢,家裏還有好些事情要忙,這次她們就沒跟著過來了。”

他邊說邊朝四周看了看,見此時弄堂裏有這麽多婦人在,周青林心思一動,當下便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