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賣糧種(第2/3頁)

如今有這麽多人幫著,自己終於不用再望薯興嘆了。

不過周青林也沒有讓大家白忙,這不一揮大手,每人發紅薯幹二十斤!

啥啥啥,紅薯幹!

紅薯幹是啥樣的啊?

黃次輔有些激動,紅薯粥這幾日自己都有在吃呢,還有那蒸紅薯他也吃過了,所以這紅薯幹是啥,是不是和蘿蔔幹一樣啊?

“哪裏能一樣啊!”周青林笑道:“紅薯幹可比蘿蔔幹好吃多了,到時保證黃大人您吃了還想吃!”

其他人一聽這話,忍不住也期待了起來,這不侍衛們挖起地來更加賣力了,一鋤頭挖下去,紅薯破了好幾個。

急得黃次輔的胡子差點飛了起來,“不好好挖,紅薯幹減半!”

......

對於做紅薯幹,周青林自然是早就準備好了的,當初種這些紅薯的時候,他就打算用其中一部分做紅薯幹的。

想著做好了再讓人捎回家裏,到時可以自己吃,也可以送人,多好啊。

方才周青林就讓牛三去城裏買竹簾子去了,準備待會兒晾曬紅薯幹用。

而此時,半山坡的小屋裏,喜子和李安已經在忙著蒸紅薯的事了。

他們兩人,一個削紅薯皮,一個把去了皮的紅薯放到了大籠屜裏,這蒸籠還是問村民們借的,一共有六層,是過年的時候蒸發糕用的,沒想到用來蒸紅薯也挺適合的。

等香氣四溢的紅薯熟透後,周青林用刀把它們切成寬寬的條狀,“不能太厚,也不要切的太薄。”

說罷便把菜刀遞給喜子,讓他切給自己瞧瞧。

喜子也不含糊,按照老爺教的,大一些的紅薯一開為三,其他的一開為二,然後每塊再切上四刀,齊活!

等牛三把竹簾買回來後,切好的薯塊正好可以晾曬了。

侍衛們見狀,特地去周邊山上砍了許多木頭,而後做了木架子,再把竹簾攤在架子上。

如此倒是通風了不少,也更容易曬幹了。

就這樣,蒸了曬,蒸了又曬,很快十幾張竹簾都曬的滿滿當當的了。

如今天氣好,兩天下來紅薯條就幹的差不多了,不過為了加快速度,周青林又讓牛三買了十幾卷竹簾回來。

侍衛們邊挖著紅薯,邊興奮的看著竹簾上的薯條一日日曬幹,而後又重新換曬上另一批。

至於侍衛們為何這麽興奮,當然是因為每人能分到的二十斤紅薯幹啦,話說這香甜軟糯的味道,實在太好吃了。

......

京城裏。

連著收到兩封奏章的景康帝龍心大悅,特別在看到紅薯畝產量居然能達四千多斤時,更是激動萬分。

哈哈哈,有了這樣的高產糧,朕的子民定能暖衣飽食,朕的大歷朝定能昌盛富強。

對,昌盛富強!朕得快些讓高產糧種在全國推廣開來。

想到這裏,景康帝當即傳下口諭,命各省布政使即刻派人前往南川,安排購糧種事宜。

而黃次輔他們則繼續留在南川,讓他們協助好糧種收購。

公文送到南川後,周青林立馬讓下屬按照原先安排好的行動起來。

先有衙役們去各村通知,讓村民們把要賣的玉米和紅薯準備好,屆時會有人上門來收購。

而黃主簿則和書吏們去了書坊,幾人把托書坊刻版印刷的一百多本新糧種植手冊拿了回來,這是周青林親手編制的,手冊中不但用文字仔細講解了紅薯和玉米的種植方法,還配有簡單易懂的圖解,這樣讀起來就要簡潔明了了許多。

這些冊子,周青林是準備一一發放給前來購糧種的州府的,玉米和紅薯的種植步驟和方法都在上頭,有了它,糧種購買回去之後,就不用擔心不會種植的事了。

準備好一切,周青林就找張尚書商議了新糧種的定價問題,最後一致決定,玉米八文錢一斤,紅薯五文一斤。

這樣的價格讓村民們欣喜若狂,這不,看到縣衙門口貼著的糧價告示後,眾人如同正在做夢一般。等回過神來,一家人歡聚一堂開始估算起收入來,最後得出來的銀錢數額著實喜人。

“看來咱們家今年能蓋上新房子了。”

“哈哈哈,有了銀錢,我家大兒子的親事也不用愁了。”

“是啊,我家閨女的嫁妝,也一定能體體面面的了。”

......

忙碌的時候,人多力量大的好處又一次體現了出來。

這不,當購糧種隊伍開始紛湧而至南川縣後,有了江灝和沈蕭,以及一百多名侍衛們的齊力協助,周青林辦起事來要省心了許多。

每日,郡城來買糧種的車隊,都整齊有序的跟著領隊侍衛去往每個村裏,然後先稱糧,再結算,最後裝車離開,雖然忙碌,可一切都井井有條的。

這樣繁忙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七月中旬才漸漸平靜下來。

而此時,第一期的安置房,已經建造到一人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