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0章 弘文館會(第2/2頁)

這些經典並非實際的術法,難於讓人修行出絕妙的威能,又屬於通用學習的典籍,限制性也沒其他典籍大。

弘文館便不乏此類書籍,只是完整性和譯讀難有皇家藏書閣中標準。

此關一過,李鴻儒只覺心下輕松大半截。

往昔不斷的誦讀終歸是起了作用。

當積累一點點匯聚時,也便有了最終的成效,讓一切水到渠成。

否則便是他人擡轎,李鴻儒也坐不上去。

待得入座,李鴻儒也傾聽著他人之言。

弘文館中眾儒交流,不時也有釋家和道家的穿插。

自身大事被太子隨手帶過,李鴻儒松下了一口氣。

各家皆有各家之說,翰林宴大儒雖多,但大都是享受琴棋書畫。

待到此時,才轉換成了儒家眾人的嘴皮子講述各自見解。

一時間,李鴻儒只覺諸多各類講述的內容灌輸於腦海中,讓他隱隱有了幾分通透,讓基礎更為拓實。

不論是他講解《九經》,又有其他人提及元神之道的書籍,亦或展現文法,都是裨益之言。

有用便吸收,用不上便當長一些見識。

不乏也有不同之言,又伴隨著爭辯與爭吵,也被一些人做了批注和記載。

弘文館不斷校正書典,離不開這種場合的匯聚知識。

便是道嶽大師等人也聽得眉飛色舞。

眾僧人通曉佛法,但諸多處遠有不及,一些學識不免如聽天書,但這也是他們獲取學識的重要場所。

小乘佛法可以預見未來修行的限制,若是能綜合一些儒家所學,或許才會有進一步的推動。

儒釋道三家同在弘文館中,這種場景並不多見。

不乏有大儒臉色微動,待得大半日過去,太子才擡手宣告弘文館今日盛會暫時告一段落。

李鴻儒伴隨袁學真和朱元適外出,等到見了太子侍衛張猛,這才脫身開來。

若能確定弘文館學士之事,李鴻儒還想去藏書秘閣中看看落日弓,爭取讓自己需要突破的能耐多收錄一些。

他隨著張猛而行,最終入了東宮。

東宮之中,諸多篆刻著佛像的風鈴懸掛,被和風一吹,隨即傳來清脆的風鈴聲響。

見得李鴻儒好奇,張猛亦是低聲開口。

“殿下去年大病了一場,諸多太醫束手無策,還是皇上請了天竺高僧祈福,殿下才痊愈了起來。”

前有普光寺的曇藏法師治愈帝後,後有天竺高僧給太子祈福治病。

從儒家轉到道家,最終求助到釋家僧人。

唐皇似乎沒了什麽選擇,只能盡量拖延著時間。

想到勝利班師回朝的段志玄,李鴻儒預感這位軍區大將很可能要倒大黴,被狠狠責罰。

唐皇顯然不會放過萬壽茶這種奇物,會去求助萬壽山。

在針對吐渾國之時,並不僅僅只是揚一揚國威,而是要真正打垮對方,直到臨近萬壽山。

這是唐皇所剩不多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