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1章 協商(第2/2頁)

沒有人身上帶著‘奸’這個詞,貌若潘安者可能是‘奸’,醜陋陰鷙者可能是‘忠’,平素大義凜然者是‘奸’的情況不少。

想查證出真正的‘奸’,這需要帝王有一雙明眼,可以透過千絲萬縷做出判斷。

或昏君,或明君。

沒有君王在行事時知曉答案,評價只能由後人敘說。

大隋文帝很想新皇能將諸多的事情完完整整掃尾,但他很清楚這種事情的難度。

甚至於眼前的李鴻儒等人有直接的異心,難於做到君臣一致。

大隋文帝目光屢屢在李鴻儒和徐福身上掃過。

他一時懷疑李鴻儒就是仙庭的奸細,一時又難於相信這種判斷,只能更多是將目光放到其他人身上尋找關聯。

“大唐朝廷的釘子已經剔除了一大堆,在這件事上,大唐做得確實較之大隋要更到位”李鴻儒點頭道:“治皇的眼睛很亮,能拿捏輕重,應該少有可能重蹈覆轍!”

如來佛祖法旨名單通殺一波,剔除了皇室的重將隱患,《煉經》消退一波,涉及影響者二百余人,即便仙庭下凡者眾多,也沒能耐住這種片殺。

而在眼下是新皇主導。

相較於往昔難於定論,新皇此時潛入了仙庭,有一定辨別的底氣。

調整官銜制度,調整官職位置,不斷分散權利,又不斷調動到合適職位。

這會將仙庭約束到了一個極限範圍內,再難煽風點火,也無法引發內亂。

這是唐皇往昔的手法。

甚至於新皇可能還藏著後手。

李鴻儒也不做追查。

隨著他脫離朝廷,他在處理這些事情上極為乏力。

如今的他與陶依然理念相近。

經營好桃花源,經營好真武宮,真正插入三界大勢力團體中,鼎立坐穩一方。

至於其他,李鴻儒難於去爭取,也沒法爭取。

他只有等到地位真正難於撼動,才有可能追求更進一步。

此時的他實力堪堪夠用,剩下便只有攜著更多人向上抱團,這不至於讓他雙拳對四手。

但凡有人分攤,李鴻儒必然會大為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