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叛亂平息(第2/3頁)

王可汗逃回土谷渾,驚懼過度,生了場大病,此後纏.綿病榻,再沒好起來,又過了大半年,終於一命嗚呼。其兄弟和親兒子為奪權互相殘殺,此後數年土谷渾一直處於混亂中。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且說今時今日,顧誠同巴將軍與此次領兵的顧家軍首領魏將軍前後夾擊,大敗土谷渾。

本應是上下歡慶,喝酒吃肉,載歌載舞的日子,顧誠卻等不及,收拾行囊就要往臨安跑。

巴將軍同他不打不相識,相見恨晚,抓住他的肩,要他留下來主持大局。

大著舌頭道:“老匹夫養了個好兒子!難怪鄔將軍先頭想讓你做女婿,可惜我沒女兒,不然我也想啊!”

鄔丹珠正往這邊來,聽了這話,神色不自在,轉了個方向跑了。

經歷一系列變故她也成長了。驕橫刁蠻收斂,人也沉穩了許多。

先前,顧誠帶著鄔丹珠投奔巴將軍,因為軍師散播謠言在先,巴將軍信以為真。那會兒,鄔丹珠剛失去至親,恨天恨地尤恨對她沒有情意的顧誠。

巴將軍問她是不是被顧誠給綁了,她一時情緒上頭,回了個“是”。

巴將軍莽夫界杠把子,話音剛落,鐵錘就砸了過去。

要不說顧誠命大呢,險些真就被巴將軍取了性命。

鄔丹珠也嚇傻了。

後來弄清楚原委,在巴將軍麾下效力的鄔大哥抽了妹妹一嘴巴子,將她狠狠一頓臭罵。也就是那時起吧,鄔丹珠瞬間長大了。

她也給顧誠道過歉,顧誠沒搭理。她說她對他有救命之恩,此番他也救了她的命,兩相抵消,互不相欠。

這之後,二人再沒有過交集。

夜月下,有人放聲高歌,也有人低聲啜泣。

此番叛亂,能如此順利的解決,除了顧侯安排得當,顧家軍之間心有靈犀前後夾擊配合默契功不可沒。北地軍民團結一心才是真正制勝的關鍵。

北地在王大將軍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他們發自內心的感念他的大恩。

王朝陽一生都奉獻給了北地,固守著他心中的“大義”,然而人這一輩子,雖勵志要做一個好人,也總避免不了要做幾件錯事。即便是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眼裏,也是善惡各執一詞。

人皆有弱點,年輕點的時候還在學習階段,上面又有人壓著,還能接納不同的意見。年歲大了,尤其是位高權重者,習慣了發號施令,有些東西反而越來越堅持,就成了別人眼裏的老固執。

王朝陽對孫自強一忍再忍,一直想教他改邪歸正,即便這人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有些人大概生來就帶著惡,怎麽教都教不過來,即便將他養大的是位公認的大善人。

心善之人耳濡目染,以此為榜樣,立志將來也要做一個好人。心惡之人卻從中看到了機會,攀附吸血,玩弄人心。

王朝陽用妻兒的命換了義兄妻兒的命,午夜夢回的時候,他沒有後悔過嗎?

他當然悔過,悔得淚流滿面,此後半輩子都不肯原諒自己,一直孤家寡人一個。

但是事情重來一次,他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因為當時的他根本預料不到未來的結局。人的局限性注定了他以當時的心境能力只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他後悔,所以他根本做不到對孫自強徹底狠下心腸,承認了孫自強不值得救就等於承認了他妻兒白死了,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付出的越多越舍不得放手,沉沒成本太大。

禍根就此埋下。

王朝陽這樣的人,別人想害他,大概也很簡單,施以恩惠,再擺出一副不求回報的樣子,王朝陽就能引為知己。他同軍師的友誼就這麽來的。

只可惜,軍師從頭至尾只想利用他。軍師身上一半流著土谷渾的血一半流著晉人的血,而自小在土谷渾長大的經歷,又注定了他從心裏上只認同自己是土谷渾人。

密謀多年,又暗中攛掇孫自強。

身邊最親近的倆個人,都想著要他的命,他的權。

他的命他無所謂,他的權關系著北地近百萬軍民。

原本北地的叛亂或許能避免,只要他拼死掙紮一下,將消息送出去。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萬萬沒想到竟然在有生之年還能再見親兒子一眼。

他的小衛國竟然沒死!

大公無私一輩子的王朝陽臨死前最終私心了一把,如了軍師的意,早早將兒子和顧家人送出了北地。

軍師原本的想法是先將北地這塊難啃的骨頭啃下,至於顧家人,他暫時還不想得罪。一個人的胃口一次性不能那麽大,他怕消化不良。

只是天算不如人算,軍師萬萬沒料到孟大人和曹禮忽然橫插一杠,讓顧世子趁機遁了潛伏在北地。

軍師連同孫自強兵變本就是箭在弦上,到底他們還是誤判了顧世子的實力,沒預料到這麽個瘸子竟然攪起這麽大的風雲。生生將戰亂給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