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變故3(第3/4頁)

唔?

原來如此。

天殺的謝無苔!

葉善:“那你現在什麽想法?你要不要將秦婆婆帶來給我做太陽餅?”

顧誠:“夫人,別說是太陽餅了,就算是星星餅月亮餅,只要是你想吃的,我也給你雙手奉到面前。”

葉善:“那你決定什麽時候出發?”

顧誠:“今晚就走。早去早回。”

葉善這才露出了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

等梅梅吃完,顧誠就去屋內取了包裹,再三叮囑梅梅:“我這一走沒有半個月回不來,梅梅,照顧好你娘。”他又想抱抱葉善,大孩子在跟前站著呢,不好意思。

人都走出去好幾步了,葉善叫住他,說:“你回來。”

顧誠又往回跑。

葉善張開胳膊將他抱住,顧誠心滿意足了,然後他發現,他的腳又像是生了根,邁不動了。

“要不,還是明早出發吧,也不差這一晚了。”

葉善拍拍他的胳膊:“早去早回。”

顧誠:“你真不跟我一起?”

葉善:“……如果過了十五天你還沒回來,我去找你。”

顧誠跟他爹娘辭行,他娘說:“這也太晚了吧,怎麽說風就是雨,一點準備都沒有。”他爹說:“現在走也好,天熱,白天趕不了路。”

他娘說:“那你早去早回。”

他爹說:“你這次回去多住幾日,好好勸勸族裏那些老家夥,別沒事老磕牙拌嘴,牙都沒了,怎麽就不消停呢。”

他娘說:“要是日子久,把善善也帶著吧,你倆個也互相有個照應。”

他爹說:“那……”倒可以。

“那倒是不必!”顧誠沒好氣的重重插話,瞪他爹,一副你現在過的好,見不得我好的架勢。

而後朝父母隨意一拜,“我走了。”

顧夫人埋怨道:“你也真是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們小夫妻感情好。”

顧國公屬實冤:“我說什麽了我?”

豈料,顧誠去而復返,叫了聲,“爹,最近雲州那邊可還好?”

顧國公協同皇帝處理國事,聞言奇怪道:“雲州?怎麽了?”

顧誠了然:“沒事了。哦,對了,梅梅回家了,你們還不知道吧?”

顧誠點了兩名隨從同行,他有通關令牌,開了一角門就出發了。

他本就是風風火火的人,娶了個說到做到,做事比他還幹脆的媳婦,就算是做出什麽匪夷所思的事,都不覺得奇怪了。

**

次日,一直到天光大亮,顧府的老太太和夫人都用了早膳了,坐一起說話。

年輕的時候總會奇怪,歲數大的怎麽話那麽多,同樣的話顛過來倒過去重復的說,也不厭倦。直到自己也到了這個歲數,東家長西家短,自己的事孩子的事輪番的說,車軲轆碾過一遍又一遍,竟也覺得津津有味。同樣的觀點,同樣的事不斷的重復,仿佛是失了憶。或許,某些時候,這些話也不見得是說給別人聽,而是說給自己聽,告訴自己生活的美好,值得期待的未來,以及接受並不美好的現實,又或者警醒自己往後的日子該注意哪些。歲數大的人似乎總有很多的生活感悟,提到一件事又總會忍不住穿插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批判或贊揚,將一件事拆解的七零八碎,啰裏啰唆,又樂在其中。

這對婆媳熬過了早年的磕磕絆絆,現在好的跟一對親母女似的。顧夫人心裏感到快樂的同時又不免有些小遺憾。她也是當婆婆的人了,然而她的兒媳婦跟她一點都不親。連個磕磕絆絆的機會也不給她,因為平時根本不接觸。回想早先相處的光景,像是一場夢。

顧夫人說:“顧誠一走,她都不來陪我們用早膳了。”嘴上有點小抱怨,隨即又說:“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她和小誠好好的,他倆個過的好,當人爹娘的還能說什麽?”

“唉,感情這麽好怎麽就不能整出一個小孫孫給我玩呢?”

顧老太太望她一眼,倆女人無聊對視。年歲大的人喜歡催生也不是沒有道理。大人們按部就班的過日子,枯燥無聊,小孩子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大人制造麻煩,雞飛狗跳中,讓生活充滿樂趣和生機。

越是日暮黃昏的老人越希望兒孫滿堂,喜歡看孩子滿地爬,大概唯有這樣便能消減對死亡的恐懼,仿佛生命真的得到了延續。

顧老太太對曾孫的渴望比顧夫人只多不少,不過她永遠比顧夫人多一份深思熟慮的開闊、穩重。

“要是我顧家注定到了這一代無後,那也是天意如此。大概是祖輩殺孽深重,報應到這一輩了吧。”

顧夫人:“娘,你也真敢說。”

老太太笑:“這有什麽敢不敢的,雖說是保家衛國,卻也是真真要了人命。就我老婆子當年戰場上,手上的人命也數不過來。所以你也別感嘆什麽沒有親生孫子了。要是老天爺看不下去了,不讓娃娃投生到我們家,也是沒辦法的事。怪不得誰。你要是真想抱孫子了,等再過幾年,倆孩子再成熟些,也想要孩子了,就從旁支過繼倆孩子,一男一女湊一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