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第2/3頁)

***

姜昭在母親離開後覺得索然乏味,想了想悄悄去了玄冥司。

簡知鴻離京去查溫家一事的內幕,玄冥司中少了指揮使,有些事情處理不及。

“東海那邊的人有傳密信過來嗎?”姜昭想起先前他們查到飄香樓的含煙姑娘可能是個細作,開口詢問副使。

“月使大人,昨日剛好到了一封。”副使將塞在細管中的信封遞給她。

姜昭接了過去,打開,靜靜地看下去,金色面具下的眼神微微變化。上面記載著陸表兄和二哥大敗東海的倭寇,也同樣寫著那位含煙姑娘多次對陸表兄表現愛慕之意,陸表兄還在忠和鄉君上船後答應照顧她,安排她去教書育人。

細作!這位含煙姑娘是細作!陸表兄才智過人,難道就看不出來嗎?

姜昭氣嘟嘟地提筆在含煙的名字下面加了一行字,勾引陸照,雖未遂但可惡。

“繼續監視她,不要怕打草驚蛇,我倒要看看她究竟是誰的人。”她一生氣,忍不住牽連到了幕後人的身上,決定查到幕後人的身份後一定讓玄冥司抄他的家,好好“照顧照顧”他。

幕後人不關心東海的大事竟然只針對陸表兄,該不該往朝中和陸表兄有仇的官員身上查一查?可是,陸表兄才為官短短時日也不該招惹仇人。

姜昭蹙眉,百思不得其解。

聽說,翰林院編撰褚倫從前和陸表兄有過爭端,褚倫隨侍在禦前,要不要找舅舅問一問?

正在姜昭苦苦思索的時候,玄冥司的副使又湊上前來,低聲稟報,“大人,數月前您吩咐去查的事有了些眉目。”

“何事?”姜昭不太記得自己數月前吩咐過去查什麽了,她不能確定那時的自己是吃下夢別離之前還是之後。

“安國公府姜四娘與外祖何家表親出門到山上踏青。那一日,京郊逃竄了三名匪徒跑到了山裏。”

“我們的人在山谷裏面發現了三具白骨。那三具白骨的地點距離姜四娘踏青的地方僅隔了一裏路。”

聞言,姜昭雙目微怔,猜到了些姜晴失、身的原因。

“可她恨我做什麽?”她感嘆了一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同時還在疑惑這個問題。

不止她,陸表兄也是無辜的呀。

難不成這個疑惑只有姜晴從閩西老家回到京城才能解開嗎?姜昭幽幽地嘆了一口氣,心道匪徒也不會和太子與孟婉月有關。

姜晴讓太子出醜,間接讓安國公府同東宮生出齟齬,不是報仇……也許是報恩?

所以是誰殺了那三個匪徒救了她,又是誰能從太子出事中得利!

一個總不去想的身影模模糊糊地出現在姜昭的腦海中,她粉唇發白,沉默了很長時間才對副使說,“查一查姜晴出事的那日,靖王和洛王兩人分別在何處。小心一點,不要被發現,也要保密。”

太子是儲君,他出事失寵於皇帝舅舅當然是別的皇子們得利。

***

今日的早朝,景安帝顯然是龍顏大悅。朝臣衣冠上的白色還未除去,他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了東海邊防衛和百姓們大敗倭寇甚至殲滅了倭寇老巢的喜事。

早得到消息的臣子立刻口呼萬歲歌功頌德,就是不知道此事的朝臣看到了太極殿上突然出現的陸照,心中也有了數。

倭寇若未除去,陸明德哪有可能從東海回來。

“陛下,此乃我天、朝的一大盛事,合該宣布與天下讓萬民知曉。”內閣大學士嚴問首先出列提了建議,倭寇潰敗的消息傳遍天下,海路將越發興盛。

“善。”景安帝令人擬詔,就按照嚴問說的辦。

詔書發布之後,他看了嚴問一眼,忍不住開口讓陸照出列。

“卿僅僅花了兩個月時間就開海路除倭寇居功至偉,此處回京朕也會履行自己的承諾,讓你再度入朝為官。”

陸照恭敬垂首,從容淡定。朝臣們包括安國公父子都支起耳朵聽著。

“不過,吏部侍中的位置先前他們都有異議,吏部你待不得了。”

聞言,曾經跟風彈劾過陸照的官員們心中一喜。

卻不想景安帝話頭一頓,沉聲又道,“這樣,每屆狀元一開始都要進入翰林院歷練,如今的翰林院編撰是褚倫,朕也不打算換他。陸卿,就去翰林院做侍讀學士吧。”

翰林院侍讀學士,官職從四品!

先前的吏部侍中才是從五品,陸照如今任東海縣令是七品!一躍數個等級,前所未有!

有些人恨不得咬碎一口牙,暗罵這個陸明德的官運怎麽那麽好。關鍵是,他立下奇功得陛下封賞名正言順,他們竟然反駁不了。

人比人,氣死人啊。

“臣叩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縱然是陸照自己,聽到成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的時候都訝異地挑了挑眉毛,這是上輩子他花了足足七年才坐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