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一般人理解不了這種精神(第3/4頁)

所以趙學延真沒想到,伍千裏復員,竟然也這麽巧的跑去了來鳳?功勛故事裏張富清1954年也就是明年復員去來鳳,上面也是給他三個選擇,一個是留在湘省省會進工廠或機關,第二個是留在漢中,第三個才是服從分配。

這麽一比較,伍千裏這個服從分配,犧牲更大啊。

湘省省會進工廠或機關,肯定沒有伍千裏這京城的留任選擇好。

不過,等明年老張也去了來鳳,估計見了伍千裏這個領導也會很有共同話題的,張富清是48年參軍,53年調去半島繼續作戰。

他的從軍履歷比起伍千裏差遠了,就是比起嚴寬都晚多了,不過也是英勇作戰從不虛什麽的,各種戰役中師一級一等功、二等功、軍一級一等功等等,都不缺。

到了來鳳也是帶著鄉親們興修水利、建發電廠、開山炸洞修路等等,每次都奮戰在最前線,稱得上一生奮戰為國了。

想到這裏,趙學延笑著走過來給伍千裏倒了杯茶,“老伍,你年紀也不小了,要不要我找人幫你說個媳婦?又要去第一線奮戰了,總是打光棍,也不好看啊。”

於國士為國奮戰隱姓埋名時,有一個一直支持理解他的孫大姐,幫他生了一對好兒女,就連功勛裏的張富清,也有一個一輩子默默無聞付出的孫大姐,幫老張生了四個好兒女。

不是每一個孕婦都能快生了還是靠自己步行去醫院,孩子都出來好久了,婆婆和丈夫才姍姍來遲,還能跑錯病房認錯孩子,她都不介意,發燒之類病症完全沒人照顧,只靠自己扛,出國的機會也說放棄就放棄,完全不在意。

同樣不是每一個妻子都是,丈夫明明有一次次好工作、光鮮當領導的機會,卻次次選擇去最窮困、最破舊的地方從零開始,當媳婦的卻能跟著你熬一輩子。

於國士和老張家的孫姓大姐,真是偉人口中的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典型代表。

嚴寬?這家夥親兒子都上小學了,關他幹什麽,伍千裏就有點拉胯了。

話語下,伍千裏瞬間紅了臉,“哎,別啊,我想求化緣可不是這個意思,真不是。”

趙學延大笑,“好了,說點認真的,來鳳那地方我知道,優劣勢都太明顯了,優勢是農產品乃至水果、牲畜都可以有著一省最優質品種,礦產資源豐富。”

“劣勢,太多山太多水,你要麽把機場修建的大一點,直接走空運,要麽就是鑿穿大山群、修起來橋梁群,才能和外界溝通。”

“路搞不定,各種農業畜牧和礦產資源,就是擺設。”

“那邊的文化資源也不錯,主要是少民特色風俗,能成為旅遊熱點,但還是那話,沒有路,一切都是空談。”

“你過去就要做好開山劈水、只玩基建就要玩小半輩子的準備了。”

這家夥也是的,放著好好的京城和浙省都不留,跑湘省最窮最偏僻的角落裏奮鬥。

一般人真的理解不了這種精神。

……

1954

京城某四合院裏,當嚴寬的母親林翠卿聽到隔壁屋裏一陣叮叮當當聲,就眼前一動,帶著眼鏡下床去開門。

看到穿著棉襖,挎著一個單肩包的孫大姐正挺著大肚子,手裏還用網兜拎著一個瓷盆和瓶罐,邁步走向四合院外,林翠卿頓時開口,“小芹,你做什麽?”

“你這是去醫院?開什麽玩笑,這麽晚,天也冷,你一個人?”

孫大姐表情是強忍著痛的,不過還是強笑道,“沒事,林阿姨,你忙你的。”

林翠卿快步就追了過來。

就在這時,另一個屋的鄰居也走了出來,是一對青年男女,一見院子裏這模樣,男的就走來對林翠卿道,“林阿姨,我有點事想請教您……”

林翠卿疑惑的看看對方,走出來幾步,青年才低聲到,“姨,他們家於·敏審查出了問題,不知道被調到哪去了,動不動一兩個月才回來一次,這種事,你可別摻和啊。”

林翠卿黑了臉,“你可報銷吧,能出什麽事?這裏沒你的事。”

說完她就甩開對方跑去攙扶孫大姐了,要知道他兒子嚴寬復員後跑去湘省來鳳工作,臨走前是多次叮囑,讓她好好照看下孫大姐的。

什麽原因不清楚,但嚴寬是她親兒子,能害她?

再說,和孫大姐同住一個四合院這麽久,誰還不知道誰是什麽人?

這眼看懷胎十月要生了,大半夜一個女的背著包、拎著網兜自己去醫院?但凡有點同情心也不至於幹看著,至於於國士的母親為什麽不住這裏?

這是時代環境問題,這年代冀省農村人想來京城,探親也沒後世那麽方便。

等林翠卿堅持攙扶孫大姐去醫院,某男青年才走回去對媳婦道,“這叫什麽事?我明明是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