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是夜。

禦攆在養心殿門口停下, 裴順年上前恭敬道:“皇爺,到養心殿了。”

嘉佑帝望著養心殿外的玉階,沉默了半晌, 道:“去坤寧宮。”

坤寧宮。

大宮女提著宮燈急匆匆地步入內殿, 對戚皇後道:“娘娘, 皇上的禦攆馬上到坤寧宮了。”

戚皇後剛拆了釵環,聞言一怔,從銅鏡裏望著那宮女道:“可知曉今兒皇上去過何處?見過何人?”

那宮女道:“奴婢只打聽到皇上出了宮, 至於去了何處,見了何人,司禮監那些人嘴就跟蚌似的,怎麽都打不開。”

戚皇後微微蹙眉。

思忖間, 嘉佑帝已經步入了內殿, 裏裏外外的宮人跪了一地。

“都出去。”他溫聲道。

待得宮人們魚貫出了內殿,戚皇後上前給嘉佑帝解衣裳,笑道:“皇上怎麽不提早讓人遞個信來坤寧宮?”

男人卻按住她的手,溫聲道:“朕只過來陪皇後說說話, 一會便回養心殿。”

說著便牽著戚皇後的手, 在一旁坐下。

“今兒戚五姑娘入宮了?”

戚五姑娘戚盈,左都督戚衡的女兒, 是戚皇後的最喜歡的侄女。

“嗯。”戚皇後眉眼含笑,一雙桃花眼熠熠生輝,道:“小五嫁去保定府快一年了, 聽說想家想的緊呢。她自小便養在臣妾膝下, 難得她回來, 臣妾自是要見見她。”

嘉佑帝提唇笑了笑, 擡手將戚皇後落在頰邊的碎發挽到耳後, 溫和道:“即是回來了,便讓她多在宮裏住幾日,好生陪陪皇後。”

戚皇笑應:“那是自然,今兒小五還同臣妾道,她學了一味菜,改明兒要做給臣妾與皇上吃。”

這般聊家常似的敘了一刻鐘的話,嘉佑帝拍了拍戚皇後的手,溫言叮嚀了幾聲,起身離開了坤寧宮。

皇帝的禦攆行遠了,候在內殿外的宮人方又進了內殿。

朱嬤嬤拿起玉篦,一面兒給戚皇後梳發,一面兒道:“都這般晚了,皇上怎地不留宿在坤寧宮?”

嘆了聲,又道:“娘娘何不讓皇上留下?您若是開口,皇上說不定就不走了,如此還能氣氣長信宮那位。”

長信宮是刑貴妃住的宮殿。

戚皇後卻恍若未聞,盯著銅鏡那張春花秋月般嬌艷的臉,心裏莫名起了些不安。

蕭衍他,是不是要動戚家了?

……

顧長晉翌日便去見了潘學諒。

與昨日相比,他的意志又消沉了些。下頜冒著一片青茬,執拗的雙目隱有暗霾。

“顧大人不必再為草民奔走,草民不會認罪,但也不想因為我便拖累了大人。”潘學諒自嘲一笑,道:“左不過一條命罷了。”

昨日他被送進來大理寺獄時便知曉了,剝奪功名已不足以平息外頭那群仕子的憤怒,他項上這人頭大抵保不住。

潘學諒一心只讀聖賢書,曾是個極單純的讀書人,滿腹為國為民的抱負。然這一個月來的遭遇令他對仕途、對曾經的宏志都徹底灰了心。

昨夜他想了半宿,總覺得與其等著旁人給他定罪定刑,還不若他自我了斷算了,好歹能叫世人知曉他寧死不認罪。

只他到底想再見顧長晉一面,他知曉這位大人會來見他。

心裏做好了打算後,潘學諒此時的心境比先前任何一個時候都要坦然安定,雖蒼涼雖不忿雖意難平,但至少,他可以決定自己如何死,什麽時候死。

然顧長晉的一句話卻打消了他好不容易下定的決心。

“潘貢士想知曉為何這事偏偏發生在你身上嗎?”顧長晉似是看穿了他藏在心底的念頭,慢慢地一字一句道:“想知曉老尚書為何認了罪嗎?”

潘學諒愣愣擡眼,他以為這一切都是巧合。

“顧大人可是知曉為何老尚書要認罪?為何這樣的事會發生在草民身上?”

“我亦不知,但我會查。”顧長晉看著他的眼,道:“直到查出答案為止,只你若是死了,線便斷了,我便是想查也無法查。”

潘學諒咬了咬後槽牙,鼻翼微張,深吸了一口氣,道:“大人要草民如何做?”

“活著。若當真覺著自己無罪,便不要認罪。”顧長晉道:“此外,同本官說說你的事。”

“草民的事?”

顧長晉“唔”了聲:“你的事,你的家族至親,你的同窗好友,你自小的遭遇,都要事無巨細地與本官說。”

顧長晉這一問便問了兩個多時辰,從大理寺獄出來時,已近晌午。

本以為能從潘學諒嘴裏發現些蛛絲馬跡的,卻什麽異樣都覺察不出。

潘學諒乃揚州商戶潘萬的庶子,潘萬一位愛妾生下潘學諒後便病逝了。潘學諒是潘萬唯一的兒子,因著家有薄底,潘學諒一滿三歲,潘萬便給他請了先生開蒙,之後更是耗費不少家財將潘學諒送入了赫赫有名的嶺山書院。